10月18日,在真實自然極限場景中舉行的AI自動駕駛競速賽事——Hitch Open世界AI競速錦標賽總決賽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圓滿收官。

來自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海南大學等7所高校的AI戰隊歷經半年鏖戰,在垂直落差達1100米、擁有99道急彎的世界級極限賽道上展開終極對決。最終,清華大學極限競速戰隊憑藉優化後的AI算法,以16分10秒838的圈速斬獲冠軍,創下AI自動駕駛挑戰張家界天門山99道彎極限垂直賽道的世界紀錄;湖南大學HIVE戰隊、吉林大學智翼人工智能戰隊分獲亞軍、季軍。
極限賽道驗證算法 以賽促研“育新機”
本屆Hitch Open賽事由智腦競速基金會(Intelligent Racing Foundation)與張家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賽事以“以賽育人、以賽促研、以賽興產、以賽鑑智”爲核心理念,歷經半年籌備,涵蓋虛擬仿真選拔、真車挑戰及實地決賽等多個階段。

天門山賽道全長10.77公里、垂直落差1100米,被譽爲“全球最具挑戰的AI測試場景”。比賽當天,山間雲霧瀰漫、道路溼滑複雜。AI賽車在“無GPS導航、低能見度、多彎急坡”的極端自然環境中完成全程自動駕駛,每一次制動、轉向、避障都凝聚着算法與物理世界的實時博弈,真正讓AI從“實驗室”走向了“山路實戰”。
正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競速項目主席、Hitch Open裁判委員會主席艾倫·楊(Dr. Allen Yang)所言:“AI真正的突破,不在實驗室,而在真實的自然場景中。”
他指出,天門山賽道是AI物理智能最極限的試煉場,這一賽事標誌着中國在物理智能(Physical AI)領域的原創探索已走在世界前列。
現場沉浸解說 “算法的極限時刻”
在決賽現場,“中國F1名嘴”李兵老師與Dr. Allen Yang共同擔任解說嘉賓,通過實時數據與多視角畫面,爲觀衆帶來一場“AI速度與智慧的極限盛宴”。

巨幕上,AI賽車的感知決策畫面與賽道實況同步呈現:系統在毫秒間完成圖像識別、路徑規劃與轉向控制。李兵老師在解說中感嘆道:“在F1,我們看人類挑戰極限;在Hitch Open,我們看到AI在學習理解極限。這不是機器取代人類,而是人類智慧的延伸。”
AI賽車在天門山的表現,不僅是速度的突破,更是智能駕駛系統在真實複雜環境下實現“從思考到行動”的歷史性跨越。
數據開源賦能產業 打造“物理智能”中國樣板
依託中國電信5G-A網絡、天翼雲算力與MEC邊緣節點,賽事實現了毫秒級決策延遲和釐米級定位精度。每支隊伍在一次競速中可生成超過3 TB真實物理數據,這些數據將作爲“物理智能開源數據平臺”的核心資源,向全球科研機構和產業夥伴開放。
該平臺將成爲AI從“認知智能”邁向“物理智能”的重要支撐基礎設施。目前,平臺已吸引中國電信、PIX Moving、Seyond、Point One Navigation、均瑤集團等產業夥伴共同參與建設,協力推動AI數據標準制定、算法驗證及智能出行等場景化應用落地,形成“科研—數據—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從天門之巔駛向未來 中國引領AI向實落地
Hitch Open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場產業變革的啓程。通過AI競速的方式採集極限環境數據、驗證智能算法安全性,中國正以“競速精神”推動AI走向真實世界。
張家界天門山九十九道彎,既是盤旋而上的人間天路,也是讓AI學會理解山川秩序、感知世界極限的“自然實驗室”。未來,賽事數據將被用於開發山地智能接駁車與智慧文旅應用,讓遊客在欣賞雲海的同時體驗AI決策之美,開啓“科技+山水”的全新旅程。
省級領導出席典禮 共鑑AI競速“登峯時刻”
湖南省有關省級領導出席了活動,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學技術廳、教育廳、文化和旅遊廳、體育局以及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等單位負責人蔘加典禮,並與參賽高校代表親切交流。
活動嘉賓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偉光、中國奧委會原副主席吳齊等專家學者。與會領導對賽事在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促進產教融合和產業協同方面的意義給予充分肯定,認爲賽事的成功落地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益探索。
中國正以科技創新爲筆,書寫“AI驅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從天門山的雲端賽道到全球AI科研舞臺,Hitch Open讓世界看見:“物理智能的新高地,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