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夢雪】長期以來,高端示波器是我國半導體、通信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如今,這一局面被徹底打破。在10月15日深圳灣芯展上,深圳市萬里眼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萬里眼”)發佈帶寬達90GHz的超高速實時示波器,不僅將國產示波器性能提升500%,並具備智能尋優、服務器級算力等創新特性,這一成果標誌着我國在高端電子測量儀器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高端示波器的封鎖。
“示波器是電子產業的‘心電圖儀’,從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到系統調試,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它。”萬里眼CEO劉桑在接受採訪時,一語道破高端示波器的產業價值。此前,國內廠商示波器帶寬普遍低於20GHz,而西方國家對60GHz以上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大量科研機構、企業面臨“無儀可用”的困境。
性能提升500%,存儲深度突破40億樣點
談及此次90GHz示波器的突破,劉桑將核心歸功於對“根技術”的深耕。“關鍵器件、先進基礎材料、製造工藝、系統集成能力、軟件、智能算法、協議能力,這7個領域是高端電子測量儀器的命脈。”他強調,萬里眼並非單點突破,而是聯合產業鏈夥伴,在ADC(模數轉換器)、低噪放大器、微組裝技術等關鍵環節持續投入,最終實現系統級的性能躍升。
據他介紹,除90GHz帶寬外,其示波器採樣率達每秒2000億次,可精準捕獲皮秒級瞬態信號;存儲深度突破40億樣點,是同級別產品的2倍,能連續無間隙記錄複雜信號。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獨創的“智能參數尋優”功能,通過專用模型可在10分鐘內遍歷萬種配置,將測試效率提升百倍以上;“慧眼架構”集成的32核通用處理器,性能達到業界標準的4倍,還支持300+ TFLOPS的AI算力與雲端擴展。
此外,該示波器也是業內首款全面屏設備,採用18.5寸超大面積屏幕,通過多指觸控實現“終端級”交互體驗。
28歲平均年齡團隊攻堅:系統整合能力打破“經驗壁壘”
令人意外的是,攻克這一高端技術難題的,是一支平均年齡在28歲左右的團隊,成員涵蓋技術專家、年輕博士及剛畢業的學生。當被問及“年輕團隊能否與全球頂級技術競爭”時,劉桑給出了肯定答案。
“這支隊伍的目標非常聚焦,就是攻破卡脖子難題,這是我們前進的基礎。”劉桑解釋,高端技術研發並非“單點比拼”,而是系統整合能力的較量。“中國在數字芯片、化合物半導體芯片產業鏈的投資正在加速,尤其是模擬芯片、射頻芯片、光電芯片的發展,爲底層器件突破提供了支撐。我們的團隊深入理解器件、材料、工藝的優劣勢,通過工程平衡、持續迭代,不斷提升產品的健壯性與穩定性。”
他舉例,其團隊曾爲一個子模塊在一年內完成20多次迭代,包括多輪芯片流片。“在持續試錯中成長,再聯合產業鏈夥伴尋找創新機會,這是我們能快速追平並局部超越西方技術的關鍵。”
爲戰略而生,爲解決“急難愁盼”而生
“萬里眼是爲戰略而生,爲解決卡脖子問題而生。”劉桑明確表示,其公司的產品佈局高度聚焦,就是優先攻克西方國家管制的高端測量儀器,目前,已形成電子基礎測量、射頻微波測量、網絡測試三大領域8大系列產品。
這種聚焦,讓萬里眼能精準解決客戶的“急難愁盼”。劉桑回憶,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所的一位老師曾在週五晚上緊急聯繫他,需要一臺同步信號極強的儀器,遍尋國內外都無果。“當時老師已經到了機場,揹着幾十米長的線纜來找我們,我們週末就安排了測試。”他說,萬里眼的使命就是解決中國科技界、產業界的困難,而創新機會往往就藏在與客戶的深度溝通中。
針對服務器測試中“斷電重啓耗時且無價值”的痛點,萬里眼設計出輪流測試方案,讓機器持續運轉、測試對象快速更迭;爲降低客戶替換門檻,產品積極參與Serdes、PCIE等國際標準,確保測試方法與行業通用標準一致,“客戶從西方儀器切換到我們的產品,學習成本幾乎爲零,不到半天就能順暢操作。”劉桑補充道,甚至有外籍工程師使用後評價,這是“用過的體驗最好的儀器”。
他強調,萬里眼的定位是“第三方標尺”,無論客戶是否被制裁,都能提供公平、可靠的測試服務。“曾經有實驗室老師希望,我們能像西方公司與貝爾實驗室那樣,圍繞最領先的技術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劉桑說,這種深度合作模式,正是“中國標尺”重構全球測試測量市場的核心邏輯——不是靠價格戰,而是靠技術實力與快速響應能力,贏得客戶認可。
據萬里眼銷售總經理劉正寶介紹,公司已組建覆蓋東西南北4個大區的團隊,未來將下沉至重點城市,貼身服務客戶。“高端儀器客戶對技術、精度要求苛刻,需要長期試用才能認可。我們的優勢在於本土企業的快速迭代能力,能跟上科技迭代的節奏,與客戶一起成長。”
劉桑補充說道:“我們要從跟跑到並跑,最終實現領跑。”他認爲,當前基礎科學研究的蓬勃發展、產業鏈的高質量完善,以及6G、衛星通訊、低空經濟等新領域的興起,都爲高端測量儀器帶來了更多創新機會。“不僅要解決當下的卡脖子問題,更要爲中國產業界、科研界走向未來鋪路,真正實現‘智測世界,洞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