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聚焦“糖尿病與幸福感”,尤其關注職場人羣的健康困境。數據顯示:我國1.48億糖尿病患者中70%是職場人,30歲至40歲人羣血糖異常率比10年前漲了3倍,而超六成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自己卻渾然不覺。
北京友誼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如強表示,糖尿病早期的臨牀表現不典型,但是仔細觀察,也會有些發現,比如說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多飲多食多尿、消瘦,還有比如有些病人出現疲勞厭倦的感覺,有的是視力下降,還有些是皮膚的感染,可能不容易好,好了之後有色素沉着。有的喫飯時間延遲了,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飢餓感,心慌、出虛汗。
誤區1:如果血糖暫時還沒有升高,糖尿病這事兒就跟你沒關係?
事實上,我們的血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不停波動。而血糖的波動,本身就會影響人的健康。也就是說,雖然你這一輩子都沒有糖尿病,但如果你的血糖濃度反覆升高,你的衰老速度也將是同齡人的數倍。
誤區2:我每年體檢都會測血糖,就能把所有與高血糖有關的風險都關在門外了?
實際上,普通的體檢在檢測高血糖這個問題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因爲只檢查餐前空腹/糖前期),若查出來糖尿病就能確定存在問題,但是如果查出來血糖正常,並不代表就可以放心。因爲普通的體檢忽略了健康人和糖尿病人之間的過渡期。
這個過渡期恰恰是你能夠逆轉血糖的關鍵地帶,一旦跨越了這個時期而成爲糖尿病人,再想摘掉這頂帽子,可能性很小。
誤區3:血糖高了也沒關係,喫藥控制就行?
實際上,即便天天喫降糖藥,糖尿病對血管、腎臟等器官的損傷也不會降爲零,因爲血糖時刻在變化。在一定程度上,糖尿病的病因是人的胰腺功能失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有抵抗,導致血糖運輸紊亂、忽高忽低,藥物難以像胰島那樣精準調控。血糖問題與每個人相關,無論血糖正常、偏高還是患糖尿病,不能只靠藥物,生活上也要注意。
專家總結,關於糖尿病的防治,需要從今天開始重視自身的血糖波動,提早發現糖尿病前期,做到早預防從而徹底遠離糖尿病,拿到掌控自己健康的金鑰匙。
糖尿病患者如何選擇水果?
很多糖友得了糖尿病後什麼都不敢喫,特別是水果,覺得水果是甜的,喫水果後血糖會蹭蹭升高,可謂“談果色變”。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選擇水果?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唐鹹玉、副主任醫師何柳給出解答。
糖尿病患者如何合理食用水果?可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糖尿病人可以食用水果。
2. 血糖高、病情不穩定的,暫時不提倡喫水果。
3. 每日攝入水果的熱量要少於相當25克主食的熱量,含糖量較低的水果每日掌握在200克左右爲宜。並且也要計算在全天的總熱量之內,不可額外多喫,以免總熱量超標。
4. 喫水果的時間最好選在兩餐之間、飢餓時或者體力活動之後,作爲能量和營養素補充。通常可選在10:00、15:00或者睡前1小時。不提倡餐前或飯後立即喫水果,以免餐後血糖過高。
那麼,糖尿病患者怎樣選擇水果?
1. 推薦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小於10克的水果,如西瓜、橙子、柚子、檸檬、桃子、菠蘿、草莓、櫻桃等。
2. 慎重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爲11克至20克的水果,如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蘋果、梨、芒果等。
3. 不宜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於20克的水果,如紅棗、椰子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含糖量特別高的新鮮水果,如紅富士蘋果、柿子、萊陽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棗、黃桃等也不宜食用。
4. 不少蔬菜可作爲水果食用,如番茄、黃瓜、菜瓜等。這些蔬菜每100克含糖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維生素,可以代替水果。
5. 選擇新鮮水果,不喫加工過的水果:食物越被精細加工,對血糖的影響越大。因此,要喫就喫新鮮水果,不要喫精加工的水果,如柿餅、葡萄乾、杏幹、桂圓等乾果類以及果脯類,橙汁、葡萄汁、西瓜汁等果汁類;草莓醬、藍莓醬等果醬類,以及水果罐頭等。
記者:鄭潔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