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降溫來襲,“蔥姜香菜湯”登上熱搜,真管用?

最近的杭州,秋風瑟瑟,下週更是迎來強冷空氣,氣溫將降至個位數,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都被感冒纏上了。

日前,在社交媒體上,“蔥姜香菜湯”的熱度很高。

這款被網友稱爲“感冒退熱神器”的美味,所用食材簡單,僅需三片生薑、五段蔥白、七顆香菜梗,做法也省事,冷水下鍋,煮開放入紅糖後關火即可,還講究“趁熱猛喝”,試過的人紛紛留言“喝完整個人通透了”“低燒真的退了”。

這道看似普通的湯

真有這麼神奇?

“蔥姜香菜湯可不是‘玄學’,這方子看似隨意,實則遵循中醫食療思路。”西湖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傅大治解釋,生薑、蔥白、香菜梗都是中醫理論中的藥食同源之物。

生薑性溫味辛,可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有的人感冒與降溫受寒有關,生薑能打開毛孔,讓體內的寒氣隨着汗液排出去。

而蔥白擅長通陽散寒、宣通鼻竅,其解表作用比生薑溫和,感冒鼻塞時,喝點蔥白泡的水,鼻子能舒服很多。

至於被要求去葉留梗的香菜,中醫稱爲芫荽,有發表透疹、芳香化溼之效。

“三者科學組合,就形成了一道主攻風寒感冒的食療方,再加上紅糖,可中和食材的辛辣味,並提升口感,讓湯品更溫和。”不過,傅大治特別提醒,這道蔥姜香菜湯並非“萬能感冒藥”,不可盲目跟風,要是用在其他類型的感冒上,可能會適得其反。

怎麼判斷是不是風寒感冒?

傅大治介紹,風寒感冒常表現爲怕冷,但發熱症狀較輕,咳嗽時痰是白色的,喉嚨不疼或輕微疼,舌苔是淡白色的。

若是發熱明顯、喉嚨疼得厲害、流黃鼻涕、痰是黃色黏稠的,則屬於風熱感冒,再喝這道溫性的湯,就相當於“火上澆油”,可能會讓症狀更嚴重。

“食療只是輔助,不能替代藥物。”傅大治強調,若發燒超過38.5℃或咳嗽加重,症狀持續3天以上沒有緩解,請及時就診。老人、小孩、孕婦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羣,感冒後需謹慎。

除了針對風寒感冒的蔥姜香菜湯,傅大治還根據不同的感冒類型,向大家分享幾款做法簡單的家常食療湯。

風熱感冒人士可試試“銀花薄荷梨湯”,原料爲金銀花10克、薄荷5克、梨1個。

梨去皮去核切塊,和金銀花一起冷水下鍋,煮15分鐘後加入薄荷,再煮5分鐘即可,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潤肺生津。

感冒後期乾咳少痰則推薦“川貝燉雪梨”。

具體做法爲,雪梨頂部切開,挖去內核,放入川貝粉和冰糖,蓋上頂部,用牙籤固定,隔水蒸30分鐘即可,可潤肺止咳,生津潤燥,適合感冒後咳嗽不止、痰少而黏者。

潮新聞記者 蔣升 通訊員 李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