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 劉煊尊 王逸】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11月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入列授旗儀式並登艦視察。福建艦是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舷號爲“18”,2022年6月下水命名。福建艦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其電磁彈射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據報道,習近平親自決策福建艦採用電磁彈射技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軍事專家表示,福建艦正式入列,是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型向遠海防衛型轉型建設成果的一個標誌和集中體現。這標誌着中國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也標誌着中國海軍開啓電磁彈射航母時代。

“習近平親自決策福建艦採用電磁彈射技術”
5日下午4時30分許,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開始,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儀仗禮兵護衛着八一軍旗,正步行進到主席臺前。習近平將八一軍旗授予福建艦艦長、政治委員。
習近平對我國航母建設發展一直很關注。儀式結束後,習近平登上福建艦,聽取我國航母建設發展工作彙報,瞭解航母體系作戰能力生成、電磁彈射系統建設運用等情況。寬闊的飛行甲板上,4道阻攔索、3個彈射起飛位格外醒目,殲-35、殲-15T、空警-600等新型艦載機依次停放。習近平聽取甲板功能佈局介紹,不時駐足察看裝備設施。習近平同艦載機飛行員親切交流,詳細詢問飛機技戰術性能和電磁彈射特點優勢,觀看艦載機彈射放飛流程演示。隨後,習近平前往福建艦艦島,登上塔臺,瞭解飛行指揮和起降運行情況。習近平進入駕駛室,察看值勤戰位,在航泊日誌上鄭重簽名。習近平親自決策福建艦採用電磁彈射技術。他來到彈射綜合控制站,仔細觀摩工作流程,按下彈射按鈕,甲板上空載的動子如離弦之箭彈向艦艏。
軍事專家張軍社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福建艦航母的入列爲中國海軍帶來三方面的變革和能力飛躍:第一是艦載戰鬥機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遼寧艦和山東艦使用滑躍起飛方式,無法讓艦載戰鬥機做到滿油滿彈起飛,艦載機的作戰能力受到影響。而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可以使戰鬥機實現滿油滿彈起飛,增大了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增強了戰鬥機的攻擊能力。
第二是航母作戰效率大幅度提升。福建艦僅需90秒便能將一架殲-15T戰鬥機發射出去。在滿負荷情況下,每天可以起降艦載機270-300架次。根據公開報道,山東艦曾在9天內起降570架次,平均每天63架次。
第三是航母編隊構成攻防一體的遠海作戰體系。除了搭載殲-35第五代戰鬥機以及殲-15T重型艦載戰鬥機,福建艦還搭載了空警-600。“此前,大型的固定翼預警機無法從遼寧艦、山東艦的滑躍甲板上起飛,航母編隊只能靠直升機預警,現在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讓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得以上艦。在遠離國土的遠海大洋上,空警-600能爲航母編隊提供數百公里遠的預警範圍,讓編隊看得更遠,反應更快。這樣,福建艦編隊就形成了一個由航母預警機自我預警,殲-35、殲-15T戰鬥機具備遠海攻防作戰能力的新型海上作戰體系。”張軍社進一步說。
“日益強大的軍事能力”
福建艦入列立即成爲世界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的焦點話題。美聯社7日稱,福建艦入列有助於已成爲世界最強大海軍之一的中國將力量進一步擴展到遠海,這是迄今爲止北京大規模軍事改革和擴充計劃最引人注目的例證。報道引述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亞洲海事透明倡議主任格雷格·波林的分析稱,這反映了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在全球範圍內投射力量”的能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福建艦正式入列服役對中國海軍來說是一個里程碑,這是“最先進、性能最強的航母”。中國一直在打造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以驚人的速度建造高科技軍艦,而且中國新艦建造速度遠超美國。
國內和國際媒體還注意到,福建艦在三亞某軍港入列時,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在側陪伴。山東艦於2019年12月17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入列。對於福建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同在三亞入列,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未來一個時期內兩艘航母可能會同時部署在南海的同一個港口。他說,與東海、黃海相比,南海海域面積更遼闊,水更深,海況更復雜,更適合航母開展實戰化訓練。其次,福建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在同一個港口駐紮,更利於組成雙航母編隊,執行遠海防禦作戰、奪取遠海制空制海權,還可以執行對陸打擊以及支援島礁進攻作戰等作戰任務。
張軍社說,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發展航母旨在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他強調:“福建艦入列使得雙航母部署在南海成爲事實,這無疑將對‘臺獨’分裂勢力以及個別對中國圖謀不軌的外部勢力產生戰略威懾作用,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根據國家安全需要和裝備技術發展推進航母建設”
日本《朝日新聞》7日稱,隨着福建艦服役,中國海軍將能夠以三艘航母輪換執行任務、訓練和維護,確保始終有一艘航母處於隨時待命狀態,這可能促使中國在東海和太平洋地區開展更多軍事活動。今年6月,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同時部署了兩艘航空母艦,穿越了第二島鏈。福建艦的服役將導致此類活動進一步加強。
《紐約時報》7日則稱,福建艦入列並將很快部署,中國未來還計劃建造更多航母,以逐步確立其在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
福建艦正式入列後,中國海軍進入了三航母時代。專家介紹,從航母作戰運用的規律,以及中國漫長的海岸線、巨大的海外利益需要保護等情況來分析,三艘航母只能滿足最低程度的作戰要求。根據航母使用的常規做法,如果有三艘航母,可以使一艘航母處於維護狀態,一艘航母進行戰鬥訓練,一艘航母處於戰備執勤狀態。“未來中國還需要建造更多的航母,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張軍社說。
張軍社表示,在福建艦正式入列後,中國海軍未來可以在遠海組成三航母編隊,執行海上防禦作戰任務。由於航母搭載的戰鬥機性能先進、作戰能力強,三航母編隊未來可以在遠海形成更廣泛的制空制海作戰範圍,使中國海軍在遠海對海域的控制由間斷性、臨時性的控制發展爲持續性控制。
軍事專家宋忠平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爲,就中國而言,三艘航母的數量其實並不充裕。中國擁有廣泛的發展利益與海外利益,進入三航母戰鬥編隊時代,海軍真正邁入藍水海軍、戰略海軍之列,但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要求相比,我國航母作戰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宋忠平說:“面對某些妄圖干涉中國統一大業的不懷好意勢力,我國航母作戰實力在性能、數量、作戰經驗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兩位軍事專家強調,中國並不謀求與任何國家開展航母軍備競賽,發展航母秉持適度適量原則,主要目的是維護自身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宋忠平說:“中國作爲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領土尚未完全統一的國家,實現國家統一是我們必須達成的目標。因此,強化包括航母在內的核常兼備軍事能力十分必要,這有助於提升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實力。”
今年9月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有外媒報道稱中國第四艘航母即首艘核動力航母在大連造船廠開建”的提問,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不掌握具體情況。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始終根據國家安全需要和裝備技術發展,推進航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