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編者的話: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下令美軍立即重啓核試驗”,讓全球爲之震動。各國都在“逐字逐句”地猜測這一句語焉不詳的表態到底想傳達什麼信息。但即便是美國的核軍控專家,也普遍認爲美國既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立即重啓核試驗”。
到底要進行哪種核試驗
加拿大廣播公司11月1日稱,在沉寂了30年後,核武器試驗突然成爲人們熱議的話題。俄羅斯近日宣佈試射了一枚核動力巡航導彈,但並未引爆實彈。外界分析認爲,可能是對此舉的回應,特朗普日前表示,美國將恢復核武器試驗。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負責美國核武庫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表示,它已準備好接到命令就恢復地下核試驗,但“認爲沒有必要這樣做”。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30日在社交媒體上宣佈,他已下令美軍立即重啓核試驗。特朗普宣稱自己是“別無選擇”才這麼做的,“由於他國正在進行核試驗,我已指示五角大樓在對等基礎上試驗我們的核武器,這一進程將立即開始。”
《科學美國人》雜誌採訪了米德爾伯裏國際研究學院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的核武器地緣政治專家傑弗裏·劉易斯。他表示,通常說的核武器試驗包括很多種,除了外界最緊張的會產生鏈式反應的核試驗,美國還在內華達沙漠地下約1000英尺處進行亞臨界試驗。此外核載具,包括“民兵3”陸基洲際導彈和“三叉戟2”潛射洲際導彈的試射也是一種核武器試驗。

美國軍控協會執行董事達里爾·G·金博爾在接受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採訪時認爲,特朗普提到的“他國正在進行核試驗”,可能是指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宣佈試射了一枚核動力巡航導彈和一枚核動力魚雷,它們都屬於核載具測試。因此特朗普可能是指他計劃恢復對洲際導彈等核載具平臺進行非武裝測試。
“德國之聲”網站10月31日援引核武器專家的分析稱,外界還不清楚特朗普想要恢復哪種核試驗。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費德琴科表示,目前還缺乏明確信息,特朗普所指的可能並非那麼嚴重的核試驗。“美國政府負責維持核試驗能力的是能源部,而不是國防部。如果特朗普向國防部下令,那可能所指的是某種導彈測試。如果真的要恢復核試驗,他應該向能源部下令。”國際戰略研究所專家波爾弗拉斯博士也表示:“我預期美國將進行的是洲際導彈飛行測試。倘若美國真的恢復核爆試驗,我會非常驚訝。”
但讓這些專家疑惑的是,美國實際上已經定期進行核導彈飛行測試,美國空軍最近一次試射非武裝的“民兵3”洲際導彈是在5月進行的。
特朗普所指的核試驗也可能是指不發生完整核反應的亞臨界試驗。美國多次指責俄羅斯等國進行亞臨界試驗,但根據美國能源部公佈的信息,美國近年也進行了多次亞臨界試驗。
最讓外界擔心的,是美國恢復真正意義上的核爆炸試驗。特朗普宣稱,“我們多年前就停止(核試驗)了,但既然其他人都在測試,我認爲我們也應該這樣做。”路透社稱,美國在30多年前暫停了類似的核試驗,最後一次進行典型核武器試驗是在1992年9月23日。蘇聯最後一次核武器試驗還是在解體前的1990年10月24日。
美國真能“立即進行核試驗”?
特朗普所言的“立即進行核試驗”也增加了核軍控專家們的疑惑。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核專家沃爾夫斯塔爾表示,通常進行快速爆炸試驗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準備,而配備全套儀器、能得出科學結果的核試驗則需要至少18個月的時間。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信息項目主任漢斯·克里斯藤森表示,白宮首先需要向美國能源部下達指示,命令覈實驗室開始準備核試驗,同時由於目前美國沒有現行的核武器試爆計劃和相應預算,因此還需要國會先撥款。美國軍控協會執行董事金博爾解釋說,核爆炸試驗通常分爲兩種。一種是演示性試驗,其目的僅僅是爲了證明“我們有核武器,而且它們會爆炸”。另一種試驗則是爲了獲取關於核武器設計的關鍵數據,以幫助科學家瞭解其工作原理。科學試驗比簡單的演示性試驗需要更多的準備工作和時間。“理論上,美國可以從地面發射一枚‘民兵3’洲際導彈,只需要不到1個小時,它就能在高空引爆核彈頭,進而驗證核彈頭是否有效。但我認爲這並不是特朗普所指的核試驗。”他表示,進行一次典型的地下核爆炸試驗,爲避免放射性污染擴散,試驗過程要完全封閉,相關準備大約需要至少36個月。克里斯藤森認爲,一次最簡單的核爆炸測試需要6-10個月,具備實際科研意義、完整佈設所需測試數據監測儀器的試爆則需要2-3年,爲了開發新型號核彈頭進行的試爆則需要5年。
劉易斯表示,在特朗普第一個美國總統任期內,美國政府官員就曾表示準備恢復核試驗,“但他們發現,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之後,他們又開始討論進行無儀器核試驗。但這實際上毫無意義。沒有配備儀器的核試驗無法獲得任何數據,只能算是一次對外演示,證明我們擁有可用的核武器。這樣做的目的真的令人費解。”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網站11月1日稱,傳統基金會戰略威懾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彼得斯表示,內華達國家安全基地目前是美國唯一可以進行核武器試驗的地方。據介紹,內華達國家安全基地的面積幾乎與羅德島州相當,是美國1951年以來進行大部分核試驗爆炸的地方,其中包括100次大氣層核試驗。從1962年到1992年,美國在這裏的核試驗改在地下的複雜礦井羣中進行。外界普遍認爲,“如果出於軍事科學需要恢復核試驗,美國將會選擇在這裏進行”。

報道介紹說,進行地下核試驗時,科學家們會在地下或山體側面挖掘一個深井,然後將核裝置放置在井底的密閉艙室中並密封。這樣核爆炸的衝擊波會被岩石阻擋,從而降低放射性塵埃擴散到大氣中的風險。報道提到,雖然地下試驗比大氣層試驗安全得多,但仍然存在風險。此前曾出現過放射性物質從試驗井泄漏的情況。此外,核試驗產生的巨大震動可能波及遠在拉斯維加斯的建築物。
金博爾還表示,特朗普想要立即恢復核試驗還面臨法律方面的問題。“總統可以下令恢復核試驗,但他需要國會的授權和撥款,而且國會也可以採取措施阻止或者修改總統的行動權限以及實施條件”。
恐動搖全球核格局穩定性
對於美國是否需要恢復核試驗,接受採訪的美國專家普遍表示,維持現有的核試驗禁令對美國更有利,“它可以防止對手縮小與美國在先進核武器上的巨大差距。”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11月1日稱,北約軍備控制、裁軍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擴散中心前主任威廉·阿爾伯克基也認爲,特朗普突然發佈的新指令可能是爲了向俄羅斯施壓,迫使其簽署新的不擴散協議,“美國和俄羅斯擁有製造任何所需核武器的所有數據。就他們的核武庫而言,核武器設計並沒有什麼新的科學原理。”
美國軍控協會執行董事金博爾表示:“核試驗歷來主要被用來驗證新型核彈頭的設計。新設計的核裝置會爆炸嗎?爆炸當量是否達到預期?它是否具備所需的特性?這正是美國進行1030次核試驗的主要原因。”據介紹,目前負責維護美國核彈頭的是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1992年美國暫停核試驗以來,該機構一直通過非試驗的核武庫管理計劃來維護美國核武庫中的多種核彈頭。因此金博爾強調,“美國現在沒有理由要通過核試驗來維護現有核彈頭的有效性。”
美國核專家普遍認爲,如果只是爲確認美國核武庫的可靠性,現有的亞臨界試驗足以勝任。今年1月,NPR記者還罕見地獲准進入內華達國家安全基地的地下深處,瞭解美國正在那裏進行的亞臨界核試驗。報道稱,這是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提高美國核武庫管理透明度”的新舉措之一。相關工作在一個名爲“亞臨界試驗主地下實驗室”(PULSE)的設施中進行。從地面上看,它像是一小片模塊化建築羣,旁邊是一個大型礦井提升機。美國記者和官員們戴上安全帽,拿起手電筒和緊急呼吸器,聽完安全簡報後搭乘升降機下降到PULSE的地下實驗室。
報道稱,美國核武庫管理計劃大致由兩部分組成——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等美國主要核武器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用於對核武器從“按下按鈕到爆炸”的整個過程進行大規模數字模擬。而高度機密的亞臨界核試驗則在PULSE進行,它負責提供真實世界的數據,以確保數字模擬的準確性。“亞臨界試驗與全面核試驗相去甚遠,它們會模擬核武器內部的反應條件和過程,但不會引發鏈式反應。”
接受採訪的美國核科學家解釋稱,PULSE地下實驗室代號“天蠍座”的探測器價值20億美元,它實際是一臺巨型X射線儀器,用於研究極少量鈈在引爆時的反應。這裏的科學家們在一個大小與迷你冰箱相仿、周圍環繞着科學儀器的小型容器內,用化學炸藥轟擊少量鈈。“爆炸威力極小,不會引起核反應。”“天蠍座”負責利用X射線拍攝一系列圖像,記錄常規炸藥產生的衝擊波穿過鈈的過程。“我們需要它提供足夠能量的X射線,以穿透美國核彈頭裏的鈈材料。鈈是美國核武器的核心部件。其中大部分是幾十年前製造的,如今已老化。目前最老的鈈樣品大約已有80年曆史了。”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核武器科學家伊萬·奧特羅介紹稱,隨着鈈的老化,它會發生放射性衰變,釋放出氦原子。後者會在覈材料中形成氣泡,並破壞鈈金屬的結構。“我們需要了解氦氣泡或晶格損傷是否會對核彈頭產生顯著影響。”除了解決老化問題外,這些試驗還將有助於對現有核武器進行升級和改進。
“今日美國”網站則注意到,特朗普早前還宣佈與韓國開展聯合建造核潛艇計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核戰略專家安基特·潘達表示,美國“恢復核試驗”和“與韓國聯合建造核潛艇”,它們雖然性質不同,但都可能破壞全球核格局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