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郭媛丹】《海軍新聞》18日報道稱,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A-ASI)已與美國海軍簽訂合同,爲協同作戰飛機(CCA)開發概念設計,以支持未來航母航空聯隊的作戰需求。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軍事專家19日表示,在美國海軍一直致力於推進的有人-無人作戰飛機協同作戰模式中,協同作戰飛機的研發是該作戰模式中的關鍵一環。鑑於GA-ASI已爲美國空軍設計首款協同作戰飛機,因此美海空協同作戰飛機大概率是一機兩型。
據《海軍新聞》援引GA-ASI發佈的新聞稿稱,該公司被選中參與海軍CCA設計工作,其設計強調平臺選擇的模塊化方法,能夠快速重新配置和升級,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任務需求,包括在航母上及從航母起降的作戰行動。GA-ASI的方法支持海軍革命性的採購策略,即進行小批量、高頻次的採購,以便快速引入新技術,而非採用傳統的長生命週期項目模式。
“美國海軍對我們的信任讓我們深感榮幸,我們渴望將我們研發的成果應用於未來艦隊。”GA-ASI總裁大衛·R·亞歷山大表示,“在無人作戰飛機方面,我們的經驗無人能及,我們正利用這一優勢幫助海軍迅速將這一能力部署到飛行甲板上。”
協同作戰飛機原是美空軍對俗稱“忠誠僚機”的無機組人員飛機系統的官方稱謂,而現在美海軍也開始提速研發協同作戰飛機。報道稱,CCA可補充和增強傳統有人駕駛戰鬥機的能力。它們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大量生產,使指揮官能夠將風險從人類飛行機組轉移,增強傳統飛機編隊的感知和其他能力,提高航空聯隊的殺傷力,並全面提升作戰靈活性。海軍的CCA設計將強調有人駕駛戰鬥機、無人駕駛飛行器和支援平臺之間的無縫協調,適應更高的風險狀況並降低有人駕駛平臺的風險;支持和增強第四代和第五代飛機,並補充第六代飛機,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戰靈活性、成本效益和任務效能。
軍事專家張軍社19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美國海軍一直致力於推進有人-無人作戰飛機協同作戰模式,在這一作戰模式中,協同作戰飛機的研發是關鍵一環。“多年前,美國海軍就設想航母上近1/3的無人作戰飛機參與有人-無人協同作戰。一方面,無人作戰飛機可作爲‘彈藥庫’,攜帶大量彈藥打擊地面或海上目標;另一方面,無人作戰飛機的應用可減少人員傷亡,在防空火力密集的海空域投入戰鬥時無需考慮人員傷亡,這是無人作戰系統無論是在地面、空中還是在海上作戰中的最大優勢。”
另一位不具名的軍事專家同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分析說,從公開信息看,GA-ASI正在爲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打造的艦載無人機個頭比較大,可以在覈動力航母上彈射起飛、阻攔降落,是一種智能化的隱身作戰平臺。“這種無人機採用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可以搭載機載雷達、光電紅外傳感器,針對海上目標進行探測和偵察,並引導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包括F/A-18E‘超級大黃蜂’、F-35C針對遠距離的海上移動目標進行打擊,同樣自身可能也具備作戰能力。若其設計有內置彈倉,也可以實施反艦作戰任務。”
在承接海軍CCA合同之前,GA-ASI已被選中爲美國空軍設計和試飛首款YFQ-42A“戰鬥機無人機”。作爲一款代表生產水平的無人戰鬥機,YFQ-42A於8月開始飛行測試,成爲空軍首款試飛的CCA。報道顯示,這架飛機從授予合同到首飛僅用時16個月。根據美國空軍的規劃,CCA的主要任務將是充當飛行的“導彈卡車”,支援載人戰鬥機,並進行電子戰和情報、監視和偵察(ISR)任務。
軍事專家宋忠平19日對《環球時報》分析稱,美國海軍之所以選定GA-ASI合作,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了其已經有空軍無人機研發基礎這一因素。“在空軍飛機基礎上進行適應性研製以得到海軍飛機,這是常規做法。鑑於海軍飛機和空軍飛機差異較大,必須進行適應性調整。”
上述不具名軍事專家表示,GA-ASI和美國空軍、海軍先後進行合作,“因此,美國海軍的協同作戰飛機有很大可能是在該公司爲美國空軍研製的隱身無人機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以滿足在航母上自主彈射起飛、自主無人降落的需求,所以不排除是一機兩型。”
據介紹,GA-ASI以前已經有過類似的案例,GA-ASI爲美國陸軍研製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此後也衍生出艦載機版本。比如GA-ASI爲美國陸軍打造的“灰鷹”無人機,此後衍生出“莫哈韋”(Mojave)艦載短距起飛的無人機,在沒有彈射器的狀態下可以在航母的甲板上起飛和降落。這位軍事專家表示,由於美國各個軍兵種對於大型隱身無人機的需求都非常迫切,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爲了拿到更多的訂單,不排除會把其比較成熟的無人機型號作爲多軍種共同使用的系列化產品。
張軍社進一步表示,“空海孿生、一機多型”的做法已成爲世界軍用飛機發展的趨勢。首先,這能節約研發經費;其次,這可節省研發時間,利用成熟機型研發另一軍用機型;其三,因性能、設計理念相近,這更便於提升空海軍聯合作戰能力。目前,中國在這方面已走在前列,如中國空軍的殲-35A和中國海軍航母上的殲-35戰鬥機。
近年來,無人作戰模式影響力越來越大。西方媒體報道,中國在九三大閱兵中展出了多種先進無人機,它們不但能執行傳統的偵察打擊任務,還能與有人駕駛戰鬥機協同作戰,甚至“可能具備獨立的空中作戰能力,將改變未來空戰模式”。美國《航空週刊》網站3日稱,中國在閱兵式上展示了此前從未公開過的兩架無人作戰飛機(UCAV)和兩架協同作戰飛機(CCA),“凸顯了中國對無人系統的持續投資”。報道稱,在閱兵式展出的無人機方隊中,包括了新型“無人僚機”和“無人制空作戰飛機”。報道認爲,無人僚機的設計與美國空軍提出的協同作戰飛機概念相似,採用後掠翼佈局、單側背部進氣口和傾斜垂尾。另一架無人僚機則採用更爲流暢的外形,同樣採用背部進氣口和傾斜垂尾,但其菱形機翼暗示了不同的氣動設計。
張軍社表示,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既是概念,也是未來發展趨勢。各主要軍事大國都在這一領域努力競爭,美、中在該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講,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正從概念逐步走向現實,將對未來戰爭形態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