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清晨,密林深處,武警“獵鷹突擊隊”一場實戰化綜合演練拉開戰幕。狙擊手竇晴川警惕地盯着前方,身旁的觀察手程思源伏在一塊山石後,操縱無人機升空展開偵察。
隨着信號彈劃過天際,特戰隊員們迅速向目標地域發起攻擊。一輛輛反恐突擊車飛馳而過,子彈精準命中目標,硝煙在雨後的空氣中瀰漫開來。不遠處,“從這裏走向戰場”幾個大字熠熠生輝。
“獵鷹突擊隊”是國家級反恐拳頭部隊。2024年4月,習近平主席給“獵鷹突擊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努力鍛造世界一流反恐特戰勁旅,時刻準備爲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殷殷囑託,催人奮進。“獵鷹突擊隊”全體隊員不斷錘鍊忠誠品格,加強實戰化針對性訓練,努力當好反恐拳頭、堅決履行使命,向着奮鬥目標砥礪前行。
“隊員們努力把每種戰術刻在腦海,把每個動作寫進本能”
去年,在武警部隊組織的“巔峯—2024”特戰比武中,“獵鷹突擊隊”特戰隊員吳元昊帶領小隊,與來自40多個單位的數百名特戰精英同臺競技,取得了團體總評第一名、4個課目第一的好成績,被評爲“尖刀特戰小隊”。
“雖然‘巔峯’比武結束了,但‘獵鷹’人向巔峯奮勇攀登的征途,永遠沒有終點。”吳元昊感慨道,“除了勝利,我們別無所求;爲了勝利,我們一無所惜!”
走進“獵鷹突擊隊”歷史館,記者看到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國際特種兵比武競賽中奪得20多項冠軍,被中央軍委表彰爲“全軍備戰標兵單位”,先後有7人次獲得全國全軍表彰,10人次榮立一等功,18人次榮立二等功……成績的背後,是他們日日夜夜的訓練和堅守。
晨霧還未消散,一場實戰化演練在京郊某地訓練場打響。演練中,特戰隊員憑藉精湛的技戰術,順利完成複雜條件下的多項訓練任務。“訓練不斷貼近實戰,才能在戰場上游刃有餘。”曾參加過反恐捕殲戰鬥的某分隊指揮員張陵說。
參加演練的隊員王能濤表示:“每一次訓練都當作實戰對待,每一次出擊都要用盡全力,才能不斷提升打贏本領。在數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中,隊員們努力把每種戰術刻在腦海,把每個動作寫進本能。”
在營區內,時常能看到幾名隊員聚在一起熱烈討論,覆盤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分享彼此的“小妙招”。“我們一刻不敢停歇,想把手中武器用到極致,把戰術戰法練到極致,厚積勝戰實力,在未來戰場上不辱使命。”特戰隊員方營說。
“爲了更精準地把制約戰鬥力的問題‘揪’出來,隊員們還輪流當起了‘藍軍’。從思維方式、戰術手段、行動特點等全方位豐富畫像,真正做到知敵勝敵。”“獵鷹突擊隊”參謀長介紹。
不久前,在某重大安保任務前夕,“獵鷹突擊隊”着眼任務實際,設置多個典型場景,就訓練的難點反覆研練,最終順利完成任務。在一次次重大任務中,他們勇於擔當、不負信任,交上一份份合格答卷。
“無論要流多少血、出多少汗,我們都會勇往直前”
去年盛夏,特戰隊員趙健所在的某特戰分隊赴西北參加演習。烈日炙烤着大地,曬到人打蔫,夜裏室內溫度也超過30攝氏度。分隊12名戰士擠在一個房間,熱得睡不着覺。
高溫下,戰士們臉龐曬得黝黑,裸露在外的皮膚因強烈紫外線的照射,結了一層厚厚的痂。
一次實戰對抗,隊員們要頂着烈日完成高強度奔襲任務。隊員韓善鈺在衝刺最後200米時,右腿不慎撞上了崖壁。在體力透支和強烈疼痛的影響下,韓善鈺腿部肌肉開始抽搐,但還是強撐着爬到了終點。
面對傷痛與鮮血,特戰隊員從不畏懼。“前行的路上也許會有很多困難,無論要流多少血、出多少汗,我們都會勇往直前。”韓善鈺說,“只有全力以赴提高能力素質,守護好和平安寧,才能不負反恐拳頭的稱號。”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早已融入“獵鷹”們的血脈中。
那年5月,“獵鷹突擊隊”特戰隊員楊振代表武警部隊遠赴太平洋彼岸的某特種作戰學校,參加特種兵集訓。該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特種兵學校之一,以訓練貼近實戰、考驗嚴酷聞名,有“獵人學校”之稱。
“沒國籍、沒姓名,代號‘3號’是我在集訓隊唯一的身份。”楊振回憶,第一次參加某項課目訓練,楊振的身體被倒吊着淹入水中,長時間的倒吊灌水令他眼前發黑。
“3號,退出吧!”教官的話語深深刺激了楊振。煎熬與痛苦中,楊振給自己打氣:“我代表着中國軍人,決不能服輸!”
歷經磨礪,破繭成蝶。5個月的集訓後,憑藉堅韌的毅力、過硬的素質,楊振取得反恐課程第一名、狙擊課程第三名、總分排名第三的好成績,榮獲“獵人勳章”。“願用生命捍衛中國軍隊榮光,爲祖國增光添彩。”楊振表示。
“在黨和人民需要時,‘獵鷹’就是那出鞘的利刃”
“獵鷹突擊,所向披靡!”“反恐利劍,爲國而戰!”京郊某訓練場,“獵鷹突擊隊”特戰隊員吶喊聲響徹天際。他們的臉頰上,豆大的汗珠止不住地滾落。
“3,2,1,出槍!”隨着一聲令下,特戰隊員們利落地掏出別在槍套裏的手槍,抬槍、瞄準、扣動扳機……一次次出槍、瞄準,直到手臂緊繃發酸再收槍,一下午,這套動作不斷重複。
訓練過後,特戰隊員們摘下手套,20歲出頭的年紀,卻露出一雙雙“滄桑”的手。
日復一日的風吹雨淋、摸爬滾打,皮膚被日光炙烤得粗糙,身體許多部位都傷痕累累,兩年前剛入隊的年輕特戰隊員陳嬌卻自豪地說:“軍人身上的傷疤,是勇敢奮戰的‘勳章’。”
強軍路上,年輕官兵是生力軍。近年來,“獵鷹突擊隊”不斷探索新型反恐特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部隊科技運用能力,確保贏得未來反恐作戰主動權。
通過特戰隊員們不懈探索,部隊裏原創和改良的實用新裝備隨處可見:能同時具備圖像採集、現場取證、實時傳輸等功能的機器人,在模擬街區戰鬥演練中大放異彩;遙控聚集武器平臺、柔性聚能切割器、智能爆破裝置,在搜排爆和反劫機演練中相得益彰……
創新力帶來戰鬥力。無人機、穿越機在高空偵察搜索,軍犬進行地面循跡追蹤,特戰隊員駕乘着全地形突擊車對“暴恐分子”展開清剿打擊。在不久前舉行的一場“人、犬、機”協同追剿訓練中,隊員們實現了快速制敵。
“只有不斷學習鑽研,爭取新的突破,才能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立於不敗之地。”“獵鷹突擊隊”部隊長表示,“在黨和人民需要時,‘獵鷹’就是那出鞘的利刃,一定不辱使命、一擊制勝。”
“獵鷹,獵鷹,我是獵鷹,快似閃電迅如雷霆……”走下訓練場,陽光灑在戰士們堅毅的面龐上,他們步履鏗鏘,嘹亮的軍歌響徹雲霄。
(魏昶昊、高文狀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