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兩端發力 樓市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證券日報記者 張薌逸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地釋放房地產政策利好,從供需兩端入手,持續發力穩樓市。

從需求端來看,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成爲多地樓市政策發力的方向。

如泰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於11月12日發佈《關於開展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物業費業務的通知》,支持繳存人合理住房消費、降低生活成本。其中明確,繳存人本人及配偶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泰州市行政區域內自有住房自2025年度起的物業費。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8部門在11月7日發佈的《進一步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舉措持續擴大消費若干措施》則提出“優化購買存量住房的公積金提取方式”“放寬全款購房的公積金提取條件”等舉措,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如放寬提取條件、延長提取時限等,降低了購房門檻,提高了購房者的支付能力,有助於激發市場活力,從需求端持續優化供求關係。

從供給端來看,各地正持續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工作。

11月11日,杭州市安居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杭州市安居集團有限公司關於持續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通告》,提出爲進一步加大收購力度,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現面向社會持續公開徵集符合條件房源。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市安居集團曾於今年5月份完成了萬科河語光年府2幢房屋不動產權轉移登記,房屋收購後將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預計年底投入使用,這也是杭州市本級首個落地的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項目。

嚴躍進分析稱,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有助於消化市場上的過剩庫存,平衡供需關係。

“收購存量商品房的推進,有利於周邊新房價格止跌,並有效減緩二手房掛牌量價波動。”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收購存量商品房工作呈現價格市場化、用途多元化、標準精細化的特徵。在價格上,收購價一般較市場價低30%至50%;在用途上,除了轉作保障性住房,還有不少房源轉爲學生宿舍、養老設施;在標準上,不少城市優先考慮中小戶型。

11月13日,荊門市也公佈了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落地情況。據悉,截至目前,荊門市已合計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651套。同時,利用銀行貸款收購的599套、7.78萬平方米存量商品住房,將用作市場化租賃住房。

“隨着住房公積金政策進一步放鬆,加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和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政策落地,2025年末,樓市有望在分化中築牢‘市場底’。”張波認爲,樓市年末將延續核心城市成交穩定、三四線溫和去庫存的分化格局,政策託底效應逐步顯現。

嚴躍進表示,隨着各地樓市政策的持續優化和落地,房地產將具有更加穩定的基礎。當前在市場充分調整的基礎上,房價波動幅度明顯減小,市場供需關係更加平衡。今年第四季度,結合“好房子”等利好政策,購房市場活躍度持續。

嚴躍進建議,各地可對已經執行的政策做進一步優化,比如支持住房公積金提取用於認購二手房、增加房票有關的可選房源的種類等。此外,各地還可以適當增強利好政策的覆蓋面,持續挖掘市場需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