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試點城市優化存量商業土地利用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 旭

近日,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出臺《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10月29日,商務部召開《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專題新聞發佈會。

近年來,部分地方出現商業營業用房空置現象,造成資源浪費。《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提出要優化城市商業設施供給,自然資源部在規劃、土地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政策舉措,用以盤活存量商業用房用地,促進實體商業發展?

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李亮在發佈會上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近些年來,爲解決商業用房空置率較高等問題,自然資源部積極研究出臺相關規劃、土地政策措施,支持地方盤活存量商業用房,促進實體商業高質量發展。

摸底存量商業用房底數

談及具體的舉措,李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細化摸底調查,及時掌握存量商業用房底數。已部署在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工作中,在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城區監測範圍內,採集零售商業場所等的空間位置、佔地範圍、建築面積、建設狀態、商業屬性等內容,形成監測數據,爲地方開展規劃正向優化、商業用地調控等提供數據支撐。

其次,強化規劃引領管控,優化商業用地空間佈局。李亮介紹,在指導地方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中,強調綜合考慮區域功能定位、市場需求、現狀存量等情況,合理安排商業用地的規模、結構和佈局;鼓勵商業、餐飲、休閒等商業功能與居住功能適度混合,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支持地方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年度體檢和五年評估,進一步優化商業用地的規模、結構和佈局。

此外,支持存量空間盤活優化。李亮進一步表示,自然資源部發布了《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規劃指南》,作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首個聚焦存量盤活的技術標準,《指南》提出地方可以結合實際,分層編制、動態編制詳細規劃,並動態維護,有效應對了存量提質增效階段項目面廣點散、推動週期長的特點,爲盤活存量商業用房用地增加了操作彈性。

與此同時,明確過渡期支持政策。對於利用存量商業用房和土地資源發展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業務以及建設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項目,利用商業、辦公等存量房屋舉辦養老機構,閒置商業用房作必要改造用於舉辦醫療機構等情形,可享受過渡期支持政策,在5年內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

另外,支持收回收購商業用地。今年會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土地儲備有關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5]45號),指導各地充分運用專項債券資金開展土地儲備工作,收回收購包括商業服務業用地等在內的閒置存量土地。

“最後,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允許試點城市優化存量商業土地利用,並明確允許按新規劃用途自行改造或聯合改造、支持低效商業用地轉型等具體舉措,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和用途合理轉換。”李亮說。

提升城市經濟運行效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佈會現場瞭解到,《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對我國城市商業體系建設作出詳細部署,《方案》有哪些新的特點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

對此,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張祥表示,首先是將商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相融合。針對城市商業設施佈局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求各地結合經濟水平、產業結構、人口總量、消費需求、發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確定城市商業設施供給規模,科學規劃佈局城市商業網點,爲城市商業發展明確“路線圖”,與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市更新專項規劃、交通規劃等有效銜接,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

其次,將商業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融合。張祥介紹,“我們持續創新業態、豐富供給、改善服務,面向首發新品、時尚名品、潮流精品等消費需求,我們打造高品位步行街(商圈),讓消費者‘一站式’享受優質消費資源;面向傳統歷史、特色文化、潮玩文娛等功能需求,我們推進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打造承載歷史記憶、獨具地域特色、新興業態集聚的消費場景。”

“我們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擴圍升級,滿足城市居民‘家門口’消費需求。”張祥說。

此外,將商業發展與城市運行相融合。張祥進一步表示,爲更好服務城市日常運行,將着力打通城市運行微循環,提升城市經濟運行效率。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體系,發揮“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功能,助力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建設;通過完善再生資源回收設施與二手商品流通網點佈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