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積極開展工作推進“好房子”建設

本報記者 張薌逸

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是房地產領域2025年的重點工作之一。當前,各地正在就“好房子”建設積極開展工作。

2月12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印發《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以下簡稱《技術要點》),提出鼓勵豐富居住空間形式、合理利用底層架空空間等多項內容。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技術要點》的印發體現了北京在“好房子”建設方面用心用力,也將助力2025年房地產市場的向好發展。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出臺“好房子”新政,其示範效應和風向標意義明顯。預計接下來將有更多地區出臺“好房子”建設相關的地方標準。

打造高品質住宅

提高住宅建設標準,構建支持住房品質提升的制度體系是“好房子”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此前,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曾在2024年11月份印發《北京市高品質商品住宅設計導則(試行)》(以下簡稱《設計導則》),對住區規劃和住宅建築提出高品質設計要求。

本次出臺的《技術要點》在《設計導則》的基礎上總結“好房子”試點工作經驗做法,配合平原多點地區土地供應,提出可按需設置封閉或開敞陽臺、可在起居室(廳)設置1處挑空空間、可在小區場地內設置風雨連廊等設計規範,並明確了相應的容積率及地價款計算方式。

例如,《技術要點》中明確,錯層陽臺上蓋高度大於等於兩個自然層高且不封閉時,不計入容積率,不收取地價款。

嚴躍進表示,《技術要點》中的很多設計規範都有免容積率或地價款計算的優惠,直接降低了相關財務或投資成本,對於房企增強投資信心和積極做好“好房子”產品具有積極作用。在不計算容積率的政策規定下,開發商可以更好地優化建築設計,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可售面積。

“《技術要點》統籌考慮新增供應和存量去化,在提振土地和住房市場信心的同時,也要爲住房市場長期穩定可持續創造條件。”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技術要點》的最終目標是以住房品質提升推動住房供給側改革,以政策創新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居住生活需要。

推進“好房子”建設

除北京外,江門也於近日出臺了“好房子”建設有關配套政策。江門市自然資源局於1月份印發了《關於支持“好房子”規劃設計的實施意見》,提出“住宅建築結構淨高不超過2.1米,進深不超過0.8米的飄窗,其投影面積不計算容積率”等實施辦法。

“去年以來,多地通過優化土拍規則、地塊計容規則以及套型要求等,助力‘好房子’建設,部分省市已出臺高品質住宅或‘好房子’建設技術標準。”曹晶晶分析稱,從趨勢來看,建設“好房子”是滿足居民多元化住房需求、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關鍵舉措。

2024版《深圳市建築設計規則》中包括了優化綠化覆蓋率、建築覆蓋率等計算方式等內容;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於2024年12月份印發的《關於優化建設項目容積率及相關指標計算規則的通知》也包含了“利用城市公共空間並向公衆開放的公共連廊,不納入容積率計算”等優化措施。

嚴躍進認爲,“好房子”政策中關於陽臺、客廳、公共空間等的設計規定,使住宅產品在功能上更加完善、居住體驗更加舒適。“好房子”政策通過提升住房品質,進一步激發購房者的購房熱情。尤其是對於那些注重居住體驗和舒適度、具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購房者來說,“好房子”政策無疑是利好,政策的落地將加快其入市節奏。

“‘好房子’建設也爲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曹晶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好房子”標準對建築設計、空間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將促使房企從過去單純的價格、地段競爭,轉向品質、服務等多維度的競爭。長期來看,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對於企業而言,需要不斷強化自身能力,主動適應新的市場發展環境,通過優質供給贏得市場。

“從未來政策方向來看,‘好房子’建設首先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慮產品所在地的自然、人文、經濟等多方面因素,打造契合當地居民需求的品質住宅。”談及“好房子”建設未來的發力方向,曹晶晶認爲,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的“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等特徵,“好房子”建設還需融入綠色發展理念,並鼓勵在建設過程中融入科技智能,利用新技術爲消費者構建“智慧住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