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房地產論壇熱議:風險出清後,如何建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中國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快速增長之後,迎來了持續回調尋底的過程。市場什麼時候見底?調控政策自主權如何發揮效用?保障性住房建設怎麼樣?房企還有哪些機會?這些話題共同構成了2024博鰲房地產論壇的主線。

與會專家學者認爲,當前房地產快速下行期結束,處於階段性平衡中。隨着城鎮化進一步提升,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存在發展空間,不過發展方式將從高速發展、粗放型發展轉變爲高質量發展,品質導向將會爲洗牌之後的房地產市場帶來更多良性發展機會。

持續尋底 庫存承壓

“大家都在問底部在什麼地方?現在應該已經到了,或者接近到了谷底。”在2024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表示,這個階段之後,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開始向好,但在這之前,仍要經歷一段在低谷徘徊的過程。

“頻出的政策,能不能在短期內讓房地產市場改觀?就我個人看法,3到5年是必要的。”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陳淮在2024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表示,這一輪房地產的下滑遠遠超出業內人士、決策者以及買房人、市場各方面的預期。

這一觀點得到了樊綱的認同。他說,中國房地產行業還有待提振,但要認識到,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存在波動的,一些問題暴露後,需要一定時間來化解,隨着問題的清理與消化,逐步使一些變量達到平衡,然後再向前發展。

“商業地產正在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商業地產由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增長時代。”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產委員會祕書長、研究員蔡雲說,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商業地產的擴張節奏明顯放緩,開發商資金偏緊等綜合因素影響。同時,影響因素還包括消費行爲的演變、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消費者收入不穩定導致需求減弱,特別是非必須消費的減少等。

一段時間以來,房地產市場快速下行讓不少人始料未及。今年上半年,隨着房地產政策調整,房地產市場呈現積極信號。近期,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房屋新開工面積等關鍵指標降幅有所收窄,反映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7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7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降幅整體略有擴大,其中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繼續收窄。

但對正在積極提振信心的房地產市場而言,銷售去化壓力依然較大。2024博鰲房地產論壇發佈的《觀點指數·2024中國房地產全產業鏈發展白皮書》表明,截至今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38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3.5%。

政策修復 保障剛需

今年以來,涉及房地產的政策力度前所未見。上半年,限購、限售等限制性政策大面積退出,上海樓市限購政策十餘年來首次出現實質性鬆動,目前全國執行限購政策的地方僅剩個位數。各地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持續下調。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充分賦予各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允許有關城市取消或調減住房限購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差別。

在地方層面,廣州取消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購,上海放鬆非本市戶籍單身住房限購,蘇州則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深圳縮短非戶籍家庭購房社保年限至3年,北京通州區優化“雙限”政策。3月以後,杭州二手房限購全面放開,深圳取消了對住宅戶型比例要求,北京取消了離婚限購。長沙支持居民購買改善型住房,給予一定利率優惠。

當前市場正在不斷補充有利的政策,短期來看購房者信心有所恢復。

如何保障剛需,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與會人員表示,中國的住房需求主要靠市場化的方式解決,這種方式滿足了很多人的住房需求,但一些時候卻沒有照顧到低收入羣體的住房訴求。樊綱稱,相比於一些國家或地區,中國的保障房、公租房等帶有福利性質的住房供給規模還不夠,應當適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給。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羣體剛性住房需求。

當前,多地都在加緊籌建配售型和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據中國住建部數據,截至6月底,全國已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12.8萬套(間),佔年度計劃170.4萬套(間)的66.2%,完成投資1183億元。

央行此前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地方國企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既是爲了解決商品房的庫存問題,也可以爲剛需住房人羣提供更爲優惠的住房體驗。

一些城市已經在跟進。杭州臨安區收購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收購房源面積預計將達到1萬平方米。江門發佈公告徵集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以江門爲例,明確由市、縣國企作爲收購主體,以合理價格徵集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隨後這些商品房將用作保障性住房。

中銀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夏亦豐表示,政府或國企收儲需要關注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資金來源,二是房源所在位置及周邊配套情況,三是收購後如何盤活或處置。收儲資金可以通過發債等形式給予支持,但被收購房源用於保障性住房,出租率或者銷售情況需要提前考慮。

風險出清 迎新週期

“房地產行業對中國經濟非常重要。”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提到,接下來房地產風險出清和行業改革是最利於行業發展的。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和其他國家極爲不同的是存在大量的保交房問題,風險出清變得尤爲重要。

“如何處理保交房的問題,不僅是對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和開發商怎麼履行責任的問題,還是重建市場對開發商的信心和對監管信心的問題,這是關鍵一步。”陸挺表示,在此過程中,保交房也能帶動總需求,帶來整個信用鏈在某種程度上的修復。在改革方面,要讓中國的土地配置、轉移支付、人口流入等聯繫在一起,實現新的供應和需求。

風險出清之後,如何改革和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就顯得極爲迫切。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前路如何?我認爲前路越來越理性。”恆隆集團及恆隆地產榮譽董事長陳啓宗表示,房地產行業會繼續發展,而且會比較理性、健康地發展。房地產行業賺錢的機會還是有的。

“未來一定會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羣,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形成互補,小城市爲大城市提供空間互補,大城市爲中小城市提供公共服務互補。”樊綱稱,應鼓勵發展城市羣、城市帶,通過更便利的交通,使得大城市帶動中小城市的發展,甚至包括周邊的鄉村。在這些人口聚集的城市羣、城市帶,存在“遷移性住房需求”,房地產市場會有一個正常發展狀態。

對於當前的消費市場,復星康養產業發展集團總裁陳育駿持樂觀態度。他認爲,目前政策已在多方面發力,雖然短期內實現快速改善較爲困難,但企業應該加強自身實力、做好準備。

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未來模式,多位專家認爲,房地產市場或將形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高端商品房,純市場化價格;第二梯隊是有一定價格限制的住房,主要滿足中等收入羣體的需求;第三梯隊是保障類住房,讓中低收入羣體的住房需求得到滿足和改善。

經歷過風險集中出清之後,中國房地產業有望迎來全新的發展週期。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翔等人表示,三個方面轉變將助推行業全新發展。

一是宏觀方面的轉變。儘管外部環境複雜,但中國的投資價值依然受到認可,國內提振消費、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費意願的信號也很積極,擊中了拉動內需的痛點。打造有品質的好房子,保障資產的增值和租金的提高,就可以提升居民不動產的收入。

二是行業模式的轉變。行業經歷了深度調整期,但生命週期仍在延續,並且因爲前期堅定有力的調控,行業未來整體受衝擊程度更小、風險更可控。在行業產能出清之後,企業的利潤就有望得到修復,發展也將更加穩健。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房地產行業也從高速增長的上半場換擋至品質時代的下半場,關鍵是要把握住市場的結構性機會,找到新發展模式。

三是客戶需求的轉變。從追逐房產增值轉變爲重視居住價值,有效需求不會消亡,客戶只是在等待更利好的政策和更優質的產品,這要求企業就要去挖掘客戶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房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