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不動產登記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推出10條不動產登記便民利企服務舉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鼓勵全面開展預告登記。全面開展預購商品房預告登記,加快推廣存量房預告登記。房屋現(預)售監管與預告登記深度銜接,房屋買賣合同納入不動產單元號及預告登記約定書。鼓勵買賣雙方、抵押雙方積極申辦預告登記,從源頭上防範商品房“一房二賣”“先賣後抵”等風險。
二是支持土地二級市場預告登記轉讓。允許未完成投資總額25%的國有建設用地,在簽訂轉讓協議後,先行辦理轉移預告登記,由受讓方對地塊進行開發建設,受讓方持預告登記證明可以辦理用地規劃、工程規劃等項目建設審批、變更手續。待開發投資達到轉讓條件時,再依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
三是支持分步解除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在金融機構認可的情況下,已辦理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支持開發建設單位合理量化建設用地使用權,辦理抵押權變更登記或者以在建建築物抵押置換,將擬辦理預告登記商品房對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從抵押範圍中解除;已辦理在建建築物抵押的,支持企業按批次按套解除抵押,方便購房人辦理預告登記,及時回款,緩解資金壓力。
四是提高涉企登記服務水平。鼓勵設立企業辦事專區或企業專窗,爲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提供“綠色通道”。企業間存量非住宅類不動產登記,按“線上線下融合辦”方式,實行申請人與1個窗口互動,交易、繳稅、登記三個部門的審覈辦理時限壓縮至90分鐘內,實現“190”辦結標準。對改制重組涉及權屬轉移符合契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減徵、免徵或暫不徵收政策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要及時依法辦理登記,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改革發展。
五是推進二手房“帶押過戶”提質增效。繼續推進二手房“帶押過戶”改革,深化登記金融協同,進一步推行在申請辦理已抵押不動產轉移登記時,無需提前歸還舊貸款、註銷抵押登記,即可完成過戶、再次抵押和發放新貸款等手續,實現不動產登記和抵押貸款的有效銜接,並逐步將“帶押過戶”拓展覆蓋至工業、商業等各類不動產,不斷提升便利化服務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六是推行“交地(房)即交證”。向前延伸不動產登記服務,暢通辦事綠色通道,推進流程並行和信息共享,在簽訂交地確認書時同步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實現“交地即交證”。全面推行“交房即可辦證”工作,購房者結清房款、繳清稅費,房屋交付後即可辦理不動產登記;鼓勵“交房即辦證”服務向社區延伸,爲羣衆提供諮詢、材料初審、預受理等服務,實現家門口的便利。
七是優化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服務。鞏固提升“全程網辦”服務,深化信息嵌入式實時互通共享,加快實現不動產登記全業務類型網上可辦、網上好辦,逐步實現不動產登記高頻事項“全程網辦”,提升轉移登記、抵押登記等高頻業務“全程網辦”比例。深化不動產登記“跨域通辦”改革成果,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質效。
八是試點運行不動產登記“面對面”雲端服務大廳。試點運行線下窗口辦理和線上全程網辦相結合的新型“不見面”辦理模式。企業羣衆可以通過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大廳視頻連線“雲坐席”,諮詢、預約、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進一步提高線上操作便利度,提升企業羣衆感受度,實現“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心連心服務”。
九是優化智能導辦、智能客服服務。優化重構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大廳智能填寫指引、線上智能客服服務,健全線上線下幫辦體系,爲辦事企業和羣衆提供24小時在線諮詢服務,實現不動產登記諮詢服務“不打烊”,提升營商環境便利度。
十是深化電子證書證明應用。按照法律法規規定,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書證明與紙質不動產登記證書證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加快推廣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書證明在抵押貸款、稅收徵繳、經營主體註冊登記、戶籍管理、教育入學、財產公證、水電氣過戶等方面的社會化應用,逐步實現應用場景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