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樓市新政滿月:新房、二手房帶看量有所增加 市場情緒逐步升溫

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陳瀟

“新政出來後,北京五環外可以購買第三套房。近期來看房的改善性需求客戶挺多的。”5月29日,位於北京石景山區五環外某樓盤的銷售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該項目2023年底開盤,均爲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800多戶中已經賣掉一半左右。

4月30日,北京市限購政策進行調整,達到限購套數家庭可在五環外加購1套住房。這也是北京執行14年限購政策後,首次迎來較大力度限購放寬。那麼,新政後北京樓市表現如何?

從《證券日報》記者走訪情況來看,多位銷售人員表示,北京新房、二手房的帶看量近期有所增加,成交規模也保持了“金三銀四”以來的熱度,市場暖意逐步顯現。

“我們門店處於五環、六環之間,政策發佈後,不少客戶都來詢問相關細節。”北京鏈家順義區雙裕東區店負責人趙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政發佈後的一週時間裏,公司門店的諮詢量相較節前一週提升了50%,帶看量也有近50%上漲。

北京鏈家研究院院長高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五一”假期期間,北京鏈家五環外二手住房成交量佔全市二手房成交量的40.3%,相較去年同期33.9%與今年4月份35.8%的水平,成交比重明顯提高。

5月28日,《證券日報》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走訪房山區長陽板塊,儘管是工作日,但前來看房的人不少,同一套房子時常有兩三組人同時看房。

長陽板塊某地產經紀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直以來長陽板塊市場熱度就不低,新政後更是有所升溫,相比於五環內,長陽板塊由於總價低,居住環境較優,一直受到年輕人青睞。

“二手房方面,剛需小戶型的流動性最好。我們成交的房源裏,80%的買家來自剛需客戶。”上述長陽板塊經紀人介紹,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他大概一個月可以賣掉兩套房。

記者走訪注意到,業主賣房目的以置換居多。“我現在在北邊工作,來回通勤太遠了,想要賣掉這套房子,在單位附近買一套。”北京大興區黃村板塊一位業主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在議價空間方面,不少中介坦言,一些房源相比於掛牌價有5%—10%左右的議價空間,但主要存在於“誠心賣”的房源。

二手“剛需盤”成交旺盛之際,新房則承接了更多的改善性需求,多個項目新房的銷售情況也佐證了這一點。

海淀區五環外一項目銷售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樓盤雖然大部分爲200平方米左右的大戶型,但近期在新政的影響下,成交情況也達到了“剛需盤”的節奏,僅“五一”假期期間,銷售額就超過4億元。

“從長週期來看,當前居民對住房的需求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改善性住房更受市場青睞,而近年來北京市改善性住房供給多集中於五環外,五環外交易熱度與佔比具有長期增長趨勢。”高原表示,短週期來看,北京樓市新政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趨勢,使得五環外的城市副中心與平原新城成交熱度增長更爲顯著。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新政出來後,市場掛牌量在持續減少。截至目前,5月份全市整體二手房掛牌少了8000套左右,這也意味着,北京二手房市場短期基本見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