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門庭婷)5月21日,“青島住房和城鄉建設”官方微信號發佈青島市2024年住房發展計劃。
2024年,青島全市新增城鎮住房約9.07萬套。其中,上市商品住宅約3.4萬套,基本建成城中村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約3.57萬套(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約3.43萬套,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約0.14萬套),新增保障住房2.1萬套。
在有序做好住房供應方面,計劃提到,一是優化土地供應,保障住房建設需求。圍繞推動房地產供給側調整和提升高品質住宅整體水平,根據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原則,結合人口流入、去化週期、市場需求等,科學制定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合理安排土地供應。2024年計劃新增住宅用地供應量約353.8公頃。
二是編制發展規劃,擴大保障性住房規模。以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爲重點,持續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2024年新增保障住房2.1萬套左右,其中新開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6萬套左右,以65-95平方米中小戶型爲主,適度建設95平方米以上戶型;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5萬套(間)左右,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爲主。2024年實物配租保障性住房不少於0.45萬套,其中公租房不少於0.15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於0.3萬套(間);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不少於1萬戶。
三是完善實施方案,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2024年計劃改造城中村122個,涉及村(居)民7.8萬戶,計劃開工建設11.65萬套,基本建成3.43萬套,實現9800戶居民回遷。
在全面提升住房品質方面,計劃顯示,一是提升住房設計水平。從人民羣衆的居住體驗出發,提升住宅設計水平。加強品質住房相關技術研發,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綠色、智慧、數字等技術與傳統技術融合創新,合力提升住房設計水平。
二是提高建築質量水平。聚焦住宅常見質量問題,持續整治住宅滲漏、開裂、隔音效果差等問題。採取分戶驗收可視化、實施交付前業主開放活動、強化交付保修,將“先驗房後收房”迭代升級爲“先驗後收保維修”的“青島住宅+”新模式。
三是推廣綠色建築。加快推動建築領域節能降碳,落實山東省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完善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築政策體系,2024年全市新增綠色建築1000萬平方米,開工裝配式建築200萬平方米,實施既有居住建築節能保暖改造450萬平方米。到2024年年底,城鎮新建住宅100%達到綠色建築標準。
四是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4年啓動改造433個老舊小區,惠及居民13.2萬戶。落實菜單式改造方式,推進實施老舊小區外牆保溫、雨污分流、園林綠化、停車設施、海綿城市等改造,統籌推進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結合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增設便民服務設施,補齊一老一幼等設施短板,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推動改造由小區向街區拓展延伸,實現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的品質提升。
在優化住房空間佈局方面,一是落實以需定建、分區指引。重點在沿海一線、城區核心優質地段,打造低密度、高品質住宅項目,滿足存量人口住房改善和高端人才購房需求。優先在李滄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等軌道交通周邊佈局建設滿足新市民、青年人剛需的住房。發揮嶗山區、西海岸新區等依山傍海、旅遊資源豐富的自然優勢,增加文旅、康養主題型住房項目供給。發揮平度市、萊西市等河湖田園風光優勢,在大沽河沿岸、萊西湖等地結合近郊遊、生態遊、鄉村遊,建設休閒度假住房。
二是大力推動TOD開發模式。堅持以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爲導向,結合青島市軌道線網規劃建設,加強地鐵站點周邊住房用地控制,充分利用軌道線網的交通優勢,在就業崗位密集、產業重點發展區域,適當提高居住用地供應比例。結合住房發展新要求,優化空間佈局,提高通勤效率,着力滿足新市民、青年人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居住需求。
三是以產業發展爲引導調整優化佈局。圍繞產業發展帶、重要產業聚集區、創業孵化聚集區、成熟商圈、消費中心和引進人才較爲集中的各類就業中心,深入挖掘周邊地塊的潛力,加大就業中心周邊住房供應力度。結合城中村改造建設、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建設等多種方式,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鼓勵和支持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設、運營和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
四是落實好保障性住房建設指標。深入推進住房保障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增加配售型房源供應,構建公租房、保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爲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全面摸清住房供需情況,在需求旺盛、適宜發展保障性住房的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指標,優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較爲齊全的區域佈局保障性住房,實現供需總量平衡、戶型結構適配、空間佈局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