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單”加速落地 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穩步推進

首批項目“白名單”出爐、5000多個項目分批推送、近300億元融資落地······開年以來,各方馬不停蹄抓落實,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

業內人士認爲,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在房地產項目“白名單”融資支持方面應一視同仁,這不僅有助於房企“保交付”,也有利於房企融資渠道拓寬,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又快又穩推進

自1月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以來,多個省份進展又快又穩。

據悉,目前河南18個城市均已建立協調機制。截至2月27日,該省銀行機構已對協調機制推送的項目授信67.1億元,發放融資26.79億元,其中,鄭州授信35.18億元,發放19.18億元。

山東省16個城市快速行動,目前濟南、青島、煙臺、日照、濟寧、東營、聊城7個城市已推送首批項目名單,涉及項目達448個,融資需求917.04億元。其中,青島、煙臺、日照、聊城融資已落地,合計15.632億元。

除了河南和山東,截至2月28日,四川、山西、湖北、廣東、天津、遼寧等省份也推出了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速落地。

住房城鄉建設部披露,截至2月20日,29個省份214個城市已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分批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共涉及5349個項目;已有57個城市162個項目獲得銀行融資共294.3億元。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近期表示,下一步各地將做好相關保障與風險防控,分別形成“推送—反饋”的工作閉環和“發放—使用—償還”的管理閉環,確保資金全部用於項目開發建設,嚴防資金被挪用於購地、償還債務或其他投資。加快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共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白名單”加速落地助力房企“保交付”

截至目前,已有首開股份、綠地集團、中南建設、建業地產、佳兆業等超25家房企的項目入圍首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入選項目既有出險房企項目,也包括未出險房企項目。

綠地集團、首開股份、世貿、金科等房企公佈了旗下項目入圍房地產項目“白名單”的最新進展情況。據綠地集團官微近期披露,其獲批進入房地產項目“白名單”的項目已有49個,擬融資金額合計約185.6億元;首開股份表示,共申報項目30個,已獲批進入“白名單”的項目4個,擬融資金額合計約4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房企旗下項目進入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將助力出險房企“保交付”;未入圍房地產項目“白名單”的項目如果能滿足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等條件,未來也有機會入圍。

支持“白名單”項目應一視同仁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越來越多房企項目有望獲得融資支持,如何“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是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和執行的關鍵,也是市場最爲關心的問題。

一位房企高管說,過去一些金融機構在爲房企提供融資支持時存在誤區,或者有選擇性地進行融資,選擇的標準不是企業規模,而是企業所有制性質。此次提及“一視同仁”,有利於金融機構真正從企業公平競爭的角度理解融資政策,有助於民營房企項目獲得金融機構支持。

就如何做到“一視同仁”,業內人士認爲,要區分集團風險與項目風險。工商銀行有關人士表示,對於正常開發建設的項目,重點要“快”支持;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的項目,重點要“穩”支持。“快”與“穩”結合,區分集團與項目風險,更加精準地一視同仁支持房企優質項目合理融資需求,防範項目交付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做到“一視同仁”,還要制定並執行客觀的風險評估標準。清華五道口全球不動產金融論壇祕書長魏晨陽表示,不應因所有制類型對企業產生偏見,應基於項目的實際風險特徵來評估。確保銀行在貸款決策中充分考慮這些標準,並加強風險管理機制建設,以實現科學、合理的貸款決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