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告別購房“雙限”,專家預計一線城市或繼續優化限購政策

央廣網北京2月7日消息(記者門庭婷)2月6日,北京發佈《關於調整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政策的通知》,優化了執行八年多的通州區購房“雙限”政策。新政策變化最大的就是在通州區落戶和就業的家庭,只要是符合北京整體限購政策即可,取消了落戶、社保或納稅需滿3年的要求。

至此,2024年以來,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均優化了限購政策,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該舉措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有利於提振市場預期。

2023年通州區新房銷售同比下降,“雙限購”政策具有調整必要

2015年8月,通州出臺《關於加強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管理的通知》,要求商品住房購置在北京市限購政策基礎上具有更爲嚴格的額外限購,俗稱“雙限購”。

北京鏈家研究院院長高原表示,2015年副中心建設規劃官宣後,在實際住房需求有限情況下,大量投資性購房者湧入通州,造成通州區住房市場短期內產生較大波動。爲促進通州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決定對通州區住房市場進行額外的限購指導。

高原告訴記者,“雙限購”政策在特定歷史時期起到了良好的穩定市場的作用,尤其是在交易過熱、價格連續上漲時期,此類限制性舉措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但從當下實際來看,全國商品住房市場供求關係已出現重大變化;而具體到通州區,近年來隨着副中心建設的持續加速,疏解企業持續遷入,通州居住需求持續擴增升級,通州區“雙限購”政策具有調整的必要,從而推動區域職住平衡與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2015年雙限政策落地後,通州區市場降溫明顯,2016年,通州新房成交規模同比下降40.0%,2017-2021年新房市場情緒有所回升。近兩年全國房地產市場調整,通州區成交量再度下行。2023年,通州區新房成交量52.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1%,絕對規模處於2020年以來最低位。2024年1月,通州區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0.3萬平方米,受部分共有產權房集中網籤及政策影響,同比增長接近1.8倍。

二手房方面,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3年通州區二手住宅成交接近1萬套,爲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4.4%,二手房市場整體保持一定活躍度。

土地方面,宅地推出規模較少,近兩年溢價率降至低位。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告訴記者,“雙限”之後,2016年全年未供應住宅用地,2018年土地推出力度加大,全年推出6宗宅地,地塊更多位於臺湖、馬駒橋等區域;2023年土地推出、成交規模均有所回升,但絕對值處近十年中低位水平。溢價率方面,受土地供應結構及雙限政策影響,近些年房企投資信心普遍不足,成交溢價率整體處於低位。

優化限購政策發力精準、時機合理,春節後市場活躍度有望提升

2022年11月8日,亦莊臺湖、馬駒橋相關地區不再執行通州“雙限”政策,短期對市場產生了積極帶動,11月,通州新房、二手房成交量環比均增長。

高原提到,該政策出臺後,臺馬地區二手住房成交量有所增長,新房銷售去化速度明顯加快,政策出臺後成交均價保持總體平穩,市場預期溫和回暖,價格波動幅度處於合理運行區間。

而本次政策調整,最大的就是在通州區落戶和就業的家庭,只要符合北京整體限購政策即可,取消了落戶、社保或納稅需滿3年的要求。

高原稱:“此次政策調整發力精準、時機合理。”他認爲,從短期來看,由於恰逢春節假期,本次限制性政策的放鬆對市場的刺激作用相對有限,但從長期來看,其對未來市場的自然恢復具有積極作用。

在陳文靜看來,此次全區優化限購政策,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促進職住平衡,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促進潛在合理購房需求釋放,特別是疏解單位的從業人員的置業需求,有利於帶動通州區市場活躍度提升,對土地市場亦將產生一定帶動作用。

“隨着核心城市不斷優化樓市政策,這部分城市市場預計將出現“小陽春”行情,也將對全國市場產生積極影響。整體來看,當前核心城市政策仍漸進式推進,未來政策仍具備較大優化調整空間,市場不穩、政策不止,一線城市或繼續優化限購政策,深圳相關政策或已在路上;二線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制性政策。”陳文靜如是說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