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恢復“價高者得”,杭州、成都多宗宅地成交溢價率超30%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門庭婷)近期,部分城市土地市場恢復“價高者得”出讓政策。12月12日,杭州成功出讓9宗涉宅地塊,收金133.88億元,最高溢價率高達38.32%;成都成功出讓6宗宅地,總成交金額約46億元,最高溢價率高達43%。

杭州:綠城以總價74.14億元連落四子成最大贏家

12月12日,杭州土地市場10宗宅地進行出讓。最終,10宗地塊,除臨安區濱湖新城重點地段LA0611-02地塊因故提前終止出讓外,其餘9宗以5宗溢價、4宗底價收官,攬金約133.88億元,總成交面積約34.34萬㎡,總成交規劃建面約86.02萬㎡。

根據土拍規則,本次土拍實行自由競價,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確定競得人。地塊分別位於拱墅區鐵路北站、石橋單元,蕭山區寧圍單元,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北部新城和西站新城,錢塘區下沙板塊,臨平區臨平北,富陽區富春板塊,以及臨安區濱湖新城。

中指研究院華東大區常務副總高院生告訴記者,本次土拍熱度偏中性,3宗優質宅地競爭激烈,帶動平均溢價率回升顯著。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此次土拍主城四區與餘杭、蕭山均保留新房限價,因此熱門地塊利潤空間有限,對企業成本控制能力要求較高。鐵路北、石橋華豐、未來科技城3宗地塊平均房地價空間約10475元/㎡,其中綠城摘得的未科地塊房地價差低至9219元/㎡;興耀摘得的鐵路北地塊,溢價率高達38.3%成爲區域內新地王,成交樓面價25258元/㎡,與2020年至今最高樓面價相比,仍高出2563元/㎡。

“此次推出4宗地塊含有13%-40%的商辦比例,其中僅寧圍地塊溢價率達9.6%被偉星摘得,其餘均底價或低溢價成交。熱度差異仍與利潤掛鉤,若以商辦全自持估算,寧圍、下沙金沙湖地塊房地價差空間仍超14000元/㎡,高鐵新城、北部新城地塊則不及12000元/㎡。”高院生提到。

成都:仁和拿下錦江區29畝地塊,溢價率43%

今年9月,成都取消了近三年的“限房價、限地價”的雙限政策和近七年的土拍熔斷機制,自此,成都土拍迴歸到以價高者得的模式。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新政後首次拍賣,天府新區地塊就以超過60%的溢價率成交。

據瞭解,12月12日的土拍原計劃出讓8宗涉宅地塊,其中2塊地因故終止出讓,正常拍賣的6宗地主要位於“5+2”區域,其中錦江、金牛、成華、武侯各供應1宗,餘下2塊地位於溫江區。“5+2”區域起拍樓面價均過萬,價格區間在11800-16400元/㎡。

拍賣結果顯示,6宗地悉數成交,總面積約17.1萬㎡,合計257畝,規劃建面約35.3萬㎡,總成交金額約46億元,平均溢價率爲18%。其中,有3宗地溢價率超過15%,位於錦江區琉璃場、成華區新華公園和武侯區武侯新城,分別以43%、34%和32%的溢價率成交。3宗地底價成交。

值得關注的是,錦江區29畝地塊經過超70輪舉牌,最終由仁和斬獲,成交樓面地價23500元/㎡,溢價率43%,刷新了大成都樓面價紀錄。

另外兩宗高溢價率成交地塊分別爲:成華區11.2畝地塊共4家企業參與舉牌,最終由邦泰以成交樓面地價21100元/㎡,溢價率34%競得,這也是區域成交樓面地價首破2萬元。武侯區51畝地塊7家企業競拍,由中鐵建競得,成交樓面地價18800元/㎡,溢價率32%,樓面價位列區域第二。

中指研究院四川公司表示,隨着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愈發明顯,開發企業投資戰略更加聚焦,核心區域優質地塊仍保持高熱,而非熱點區域的土拍市場進一步冰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