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張曉蘭)12月7日,世邦魏理仕發佈《篤於質,敏於勢——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商業地產趨勢與機遇》專題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正在邁向更加註重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高質量增長階段,換擋提質的新引擎引領商業地產需求發生結構性變革。
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全國18個主要城市甲級寫字樓淨吸納量佔比錄得97%的歷史新高;主要城市高標倉(即“高標準倉儲物流”)累計淨吸納量達到530萬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45%,同比口徑下相當於疫情前三年同期平均水平的150%(即增幅達50%)。
京滬新興產業寫字樓新租面積佔比超半數
報告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爲優質寫字樓和研發設施的增量需求,尤其是人才資源富集的一二線城市是企業選址擴張的重點。
在中國經濟創新升級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與傳統制造業不同,戰略性新興產業具備智力和技術資本高度密集的特性,因而優質辦公和研發空間在其工作場景中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世邦魏理仕數據顯示,戰略性新興企業在全國寫字樓新租交易的面積佔比自2019年的24.6%提升至目前的32.5%,在京滬商務園區中的佔比超過70%。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辦公選址軌跡與人才資源分佈高度一致。世邦魏理仕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戰略性新興產業寫字樓新租面積的84%落位於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廣州、武漢、西安等7個城市。其中,京滬保持絕對的領先,新租面積佔比超過半數。
與此同時,企業對辦公空間品質的日益重視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另一個重要的結構性趨勢。今年前三季度,全國18個主要城市甲級寫字樓淨吸納量佔比錄得97%的歷史新高;而在一線城市中,甲級樓宇對乙級樓宇的擠出效應更加明顯。
高標倉物流淨吸納量較疫情前提升50%
報告指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高標倉累計淨吸納量達到530萬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45%,同比口徑下相當於疫情前三年同期平均水平的150%。
從供應方面來看,國內高標倉市場正在經歷階段性的供應高峯,2023年的新增供應預計將超過1200萬平方米,但未來兩年將迅速回落至600萬-650萬平方米左右的合理水平。鑑於租賃需求所呈現的韌性,2024下半年至2025年市場供需平衡將逐步改善,尤其是租戶重點拓展的一線城市及周邊衛星市場有望率先實現租金企穩增長。
當前,由於對成本上漲等運營挑戰的擔憂有所上升,物流租戶正在通過優化倉儲選址、租用高標準物業和提升自動化水平等方式來強化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韌性。
世邦魏理仕對中國倉儲物流租戶的調查還顯示,82%的受訪物流企業表示,未來三年計劃在一線都市圈進一步擴張,並將交通設施、消費者和終端市場以及上下游製造商和供應商等考慮因素置於倉庫租金水平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在租戶未來最迫切想要增加或提升的倉庫配置中,屋頂光伏(45%)和新能源車充電設施(44%)位居前兩位,倉儲物流的綠色屬性日益受到租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