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房企融資額環比大漲 多家銀行表態支持有助改善行業預期

多家機構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受上年和上月低基數影響,11月份房企發債規模顯著增長。中指研究院統計,11月房企融資總額環比增幅高達49.4%,發行量在連續3個月下滑後回升。

與此同時,11月份,央行召集金融機構召開座談會,多家商業銀行也召集房企陸續開展座談會,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有助於改善行業預期,但是在房企融資落地效果方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11月80家典型房企融資總量環比漲超四成

中指研究院監測,2023年11月房地產企業債券融資總額爲412.8億元,同比下降2.6%,環比增長49.4%。環比顯著增長背後,主要是信用債發行量大增。

從融資結構來看,11月份,房地產行業信用債融資311.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6%,環比增長108%,佔比75.4%;海外債發行金額5.1億元,環比下降85.1%,佔比1.2%;ABS(資產支持證券化)融資96.3億元,同比下降51.2%,環比微增4.1%,佔比23.3%。

而信用債高增幅的背後,是受上年和上月低基數影響,11月信用債發行總量同環比均顯著增長,發行量在連續3個月下滑後回升。

克而瑞統計數據也顯示,11月份,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爲302.76億元,環比增加41.7%,同比減少47.5%,單月融資規模環比有所回升,但仍是2020年以來的次低。

具體來看,11月債券發行量最大的企業是華僑城,共發行了1筆25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和1筆25億元的中期票據。

409億債務到期,房企債務違約又現

在房企到期債務方面,根據克而瑞統計,11月房企共有25筆債券到期,剔除掉已經提前贖回的部分之後約爲409億元,環比增加33%。

在債務違約方面,11月22日,正商實業發佈公告稱,尚未償付1000萬美元票據的利息,企業首次出現實質性債務違約。

此外,12月份,房企將有22筆債券到期,剔除掉已經提前贖回的部分之後約爲346億元,環比減少15%。從到期債券規模來看,單筆金額最高是碧桂園於2018年發行的1筆78.3億港元的境外債券,經贖回後餘額約爲29億元人民幣。

克而瑞分析稱,整體來看,近期房企融資仍然較爲低迷,再加上房地產銷售仍未全面復甦,因此未來仍可能會有更多房企曝出債務違約事件,流動性問題依然需要行業注意。

多場銀企座談會召開,有利於改善行業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在民營房企融資上,政策有望進一步寬鬆。

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釋放積極信號,明確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隨後的11月17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要求各金融機構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

與此同時,會議明確,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支持房地產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要積極服務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

此後,包括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密集召開房企座談會,積極與房企接洽,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從參會房企名單來看,除了廣發銀行座談會有碧桂園參加外,其他銀行座談會幾乎均爲財務相對穩健、債券尚未實質違約的企業。

在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看來,商業銀行密集與民營房企座談,解決民營房企融資難點、堵點等,加快解決房企合理訴求,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將促進改善民營房企融資環境,有利於改善行業預期,促進行業加快向正常化迴歸。

不過劉水也指出,高層會議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優化考覈“盡職免責”,但是商業金融機構爲防範風險,短期內切實落實存在難度。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