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二手房迎來好消息。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多方統計數據梳理,11月,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四個一線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均環比回升,其中,北京環比增長17.8%,深圳環比增長12.9%,廣州環比增長8.77%,上海環比增長7.12%。
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爲,11月一線城市二手房成交回升,主要原因是10月受國慶假期影響基數低。同時,深圳11月23日新落地的“普通住房認定標準”、“二套首付比例下降”政策給市場注入信心,對二手房市場活躍度產生積極效果;廣州9月20日部分區域放開限購的政策利好影響持續,帶動購房需求陸續釋放;上海成交量則是“以價換量”換出來的。
此外,就在今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關於規範房地產經紀服務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稱,房地產中介機構要合理降低住房買賣和租賃中介服務費用。鼓勵按照成交價格越高、服務費率越低的原則實行分檔定價。引導由交易雙方共同承擔中介服務費用。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實施價格欺詐。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房地產經紀機構,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收取中介服務費用。房地產互聯網平臺不得強制要求加入平臺的房地產經紀機構實行統一的經紀服務收費標準,不得干預房地產中介機構自主決定收費標準。
北京二手房成交環比增長17.8%
據北京市住建委公佈的網籤數據顯示,11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籤量爲12545套,環比增長17.8%,同比增加16.7%。
從數據來看,與10月份相比,北京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升。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執行院長丁祖昱指出,受“認房不認貸”的利好影響,北京9月的二手房網籤量出現明顯增加,達到了1.4萬多套,但此後的10月份受長假因素影響成交量回落,網籤量降至10653套。11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籤量較10月份有了較大幅度增長,達到12545套。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也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後,北京二手住宅成交量出現階段性回升,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9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環比增長30%;10月受國慶假期影響成交有所回落;11月,在優質房源掛牌及部分房源價格下調帶動下,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升,同環比均由負轉正。整體來看,當前北京二手房成交仍保持一定體量。
不過,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爲,雖然相比10月網簽有所上漲,但是這主要是因爲10月受國慶長假影響。另外,由於網籤滯後,9月積壓的需求在11月繼續網籤。整體來看,剔除國慶長假影響,11月北京樓市成交與10月基本持平,仍處於低位。
張大偉進一步指出,整體看,之前的穩樓市政策效果出現了衰減。一方面北京“認房不認貸”政策影響市場實際成交上漲了40%左右,但基本集中在9月上半月,網籤數據滯後,9月二手房成交量已經基本體現新政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市場趨勢看,北京二手房火熱的基礎線是單月成交1.5萬套,但市場推動主要依賴學區房需求,而這裏需求過了4月就會下降。此外,9月“認房不認貸”政策隻影響了部分改善需求入市,但對於換房家庭來說,必須賣掉二手房才能置換,當下二手房掛牌房源巨大,整體中低端房源出現了滯銷現象。
深圳二手房成交環比增長12.9%
在利好政策的加持下,11月深圳二手房交易量也繼續回升。
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的數據顯示,11月,深圳二手商品住宅成交3133套,環比增長12.9%,同比增長44.5%。
另據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統計,11月6日—11月12日,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936套,環比增長9.2%;11月13日—11月19日,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972套,環比增長3.8%,二手房錄得量“高位”再增長。
深房中協認爲,從近期二手房錄得量走勢看,市場未像以往政策達到邊際效應後出現下降趨勢,而是在相對“高位”小幅波動運行,可見市場已趨於平穩。
據深房中協統計,11月深圳大於等於90平方米的成交錄得佔比較上月提升1.2個百分點。
深房中協認爲,在政策持續優化的背景下,11月23日新落地的“普通住房認定標準”、“二套首付比例下降”政策給改善型客戶注入了更強入市信心,11月改善型客戶入市情緒恢復明顯。
深房中協指出,此次兩個新政定位非常精準,即針對戶籍二套以及置換改善型客戶羣體精準發力,才讓從三季度末延續至今的年末“一波政策及時雨”持續“滴灌”至市場,此前較悲觀的市場情緒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有所好轉,市場信心的築底逐步恢復,在月度成交量走勢上已較爲清晰地予以了驗證。12月份市場對於雙新政的持續消化,讓我們依然對行業有遐想空間。
11月23日起,深圳開始執行兩條樓市新政,一是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例,由原來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統一調整爲40%,二套房購房門檻大幅降低。二是調整普通住宅認定標準,不再看成交總價了,單套面積小於144平方米、總價高於750萬元的住宅也被納入普通住宅的範疇,有效降低交易稅費成本。
陳文靜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11月成交量是今年5月以來單月二手房成交套數首次超3000套,預計新政對二手房市場活躍度將產生積極效果,短期市場有望溫和修復。
廣州、上海二手房成交也有增長
除了北京、深圳,廣州和上海二手房成交也有增長。
據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統計,11月(統計週期爲2023年10月26日至2023年11月25日),廣州市二手住宅整體網籤(中介促成+自行交易)共10182宗,環比分別增長8.77%。11月全市二手住宅網籤宗數在2023年3月和4月之後再度突破1萬宗。
對於11月廣州二手住宅交易量延續今年8月以來的環比增長態勢的主要原因,廣州房地產中介協會認爲,一是“920”政策刺激持續,因部分區域放開限購,一些此前不具備資格的置業者購房需求陸續釋放。二是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爲縮短房屋置換週期,部分業主願意提供一定的議價空間促進成交。三是因明年子女入學產生的學位房需求增多。
9月20日,廣州發佈穩樓市新政,其中提出,調整住房限購政策實施區域範圍,二手房增值稅免徵期“5年改2年”,非戶籍人口首套房購置納稅社保年限從5年收縮至2年等。廣州成爲一線城市中首個優化住房限購政策的城市。
另外,據網上房地產網籤更新數據,11月,上海二手房合計成交16173套,環比上漲約7.12%。整體來看,市場成交有所回暖,平均每日簽約成交套數約539套。
對於上海成交總量出現環比上行,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11月沒有假期影響,市場交易節奏迴歸常態,成交比10月份多實屬正常。但從絕對總量來看,仍然沒過1.5萬套的“及格線”,儘管有反彈,但仍處於疲軟格局。二是11月市場價格還處於下行狀態,中原地產的二手房價格指數顯示,11月的指數環比下跌接近4%,有加速探底的趨勢。換而言之,成交量是“以價換量”換出來的,一些房源打折幅度甚至低於8折。在“一步到位”的價格推動下,買家也願意入市。
在盧文曦看來,當前市場還沒有明確底部,加之上海地方樓市政策還不明朗,因此交易還會有拉鋸。預計12月成交會延續這種不太活躍狀態,價格繼續在探底走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