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取消土地限價後首拍,土拍市場熱度不一

取消限價、恢復“價高者得”後,各地的土拍市場熱度如何?11月25日,南京取消土地限價後的首場土拍結果顯示,9宗地塊全部以底價成交。而在此前,成都、南昌、廈門、合肥、濟南等城市也都進行了土地規則調整後的首場土拍。

整體來看,熱度一般,分化依舊。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跟房地產市場大環境有關外,四季度還是房企拿地的淡季。

南京、南昌熱度一般,成都、合肥個別地塊熱

11月25日,南京舉行取消土地限價後的首場土拍,9宗涉宅地塊全部以底價成交,總成交價55.07億元。

據瞭解,南京該批次地塊並未設置最高限價。土地出讓公告顯示,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競買人競買同一地塊,競價最高者爲競得人。也就是說,南京不再有搖號環節。

對於此次土拍結果,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表示,南京此次土拍符合市場預期。四季度是房企拿地的淡季,由於房企集中力量回籠現金,應對年底債務到期和經營性支出,因此現金流充裕能拿地的企業不多。在當前市場形勢下,去化壓力較大,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除非地塊非常優質。

目前,取消土地限價,恢復“價高者得”,已經成爲趨勢。來自中指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廣州、成都、合肥、濟南、重慶、廈門、長沙、南京、福州、武漢、蘇州、青島、無錫、天津、長春、杭州、瀋陽、鄭州等城市取消了土地限價。

除了南京外,成都、南昌、廈門、合肥、濟南等城市也都進行了地價最高限制取消後的首場競拍。

11月15日,成都出讓7宗涉宅地塊,首次取消限地價,企業參拍較爲積極。場次一有20餘家企業報名,場次二有10餘家企業報名。結果顯示,4宗地塊底價成交,3宗溢價成交,其中2宗地塊溢價率超過15%,分別位於成華區萬年場、青羊區外光華,由越秀、華潤置地分別以16.8%、30%的溢價率競得。

個別地塊競拍升溫的還有合肥和濟南。11月2日,合肥調整土拍規則後首次掛牌出讓5宗地塊,除1宗安置房用地底價成交以及1宗租賃住房用地微溢價成交外,其他3宗地塊均溢價成交,其中有兩宗地塊溢價率分別達到44.89%、33.95%。

此前的10月30日,濟南也迎來了取消地價上限後的首次土拍,共出讓11宗土地,最終4宗地塊溢價成交,7宗地塊底價成交。其中,有兩宗地塊競價輪次均超過230輪,溢價率均超50%。

不過,11月14日南昌舉行取消地價上限的首次土地出讓,反響一般。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此次南昌出讓6宗涉宅用地,總成交價10.81億元,其中高新區地塊以7%的溢價率成交,青雲譜、東湖區各有1宗地塊底價成交,剩餘3宗地塊流拍。

銷售市場及年底淡季節點,導致房企拿地熱情低

整體來看,年底的土地市場,熱度一般。具體來看,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不同地塊仍在分化。

宋紅衛認爲,在因城施策背景下,國家建議地方城市取消土拍限價限制,是有一個總體判斷的。在整體趨勢向下,即便取消了土拍限價以及預售指導價限價,市場也不會出現大幅波動,政策的目的是來穩住房地產市場。可以看到,取消限價之後市場沒有反彈,這在政策預期之內,但市場的止跌或者是信心修復,不及市場預期。

而土地市場整體熱度一般的原因,與房地產市場大環境以及年底的節點有關。在宋紅衛看來,9月份,新政頻出後,部分城市可能有一個小階段的集中釋放,10月份之後又迴歸常態。這個背景下,土拍市場也不會迎來很大的改觀。

此外,四季度也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年底了,工程款要結了,到期的債務要還了,要給員工發工資、發年終獎了,這是房企集中支付的一個時間點,且四季度歷來都是房企銷售的節點,在拿地方面則是淡季。所以在這種情形下,進一步凸顯了土拍市場的清淡。”宋紅衛如是說。

對於土地市場分化,宋紅衛表示:“只是點狀的個別地塊,也就是很優質的地塊,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階段,無論是市場上升期還是下行期,大家都會去搶的,這種地塊其實是沒有時段特徵的。”

對於土拍市場的走勢,中指研究院分析師孟新增認爲,在房企投資佈局仍然審慎之下,預計優質地塊普遍競拍出高價的概率較小。另外,2023年以來,其餘非核心城市或區域土拍情緒延續低迷態勢,短期土拍規則調整對市場的帶動效果有限。

“銷售市場是土拍市場的前導性指標。只有銷售市場回暖之後,土拍市場纔有整體的轉機,我們預判明年三季度全國市場應該會逐漸觸底修復,然後逐漸穩住,土拍市場要整體出現熱度的話,應該也是在明年三季度以後了。”宋紅衛補充說。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