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租房旺季如期而至 7月份租賃交易量明顯上升

剛剛過去的7月份,隨着“畢業季”的到來,租賃市場交易量持續回升。從機構交易量來看,7月我愛我家北京區域住房租賃市場交易量環比增長超兩成,同比微增兩個百分點,租賃旺季如期而至。

展望接下來的市場走勢,業內人士認爲,8月份畢業租賃旺季進入尾聲,市場雖保有一定熱度,但或不及7月,預計8月北京住房租賃市場略有下行,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或相差不大。

7月北京租賃市場依然保持較高熱度

“目前由於到期的房源較多,所以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房源,但租賃節奏也比較快,很多品質和性價比高的房源,經紀人帶客戶當天看完,第二天準備約業主簽約時就被告知房源已經交訂金了。租客一般出手稍慢,就會和好房源擦肩而過。” 北京中原萬柳區域萬泉新新門店的店長安潞潞如是說。

安潞潞指出,7月,北京租賃市場保持較高熱度,聚焦萬柳區域,6-7月份較爲火熱,租客基本上以周邊上學的家庭爲主;原本6-7月份就是傳統租賃成交高峯期,再加上萬柳區域教育資源的情況,導致今年萬柳區域6-7月份租賃成交量較爲火熱,“7月份的租賃市場相比於6月份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業主心態相對比較‘強硬’。”

西山區域方面,據北京中原西山戰區御墅臨楓豪宅分行的店長謝孟清介紹,相比6月份,該區域內7月份租房量有所上漲,租房需求大多是以上學或長期居住爲主。

石景山魯谷商圈情況類似。據21世紀不動產遠洋山水店長張紅周介紹,每年6、7月份是學校周邊房子租賃的旺季,7月份區域內簽約的租賃,大部分是因小孩上學而就近租房的租戶,價格方面變動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不少區域7月份租賃市場較6月有所回落。北京鏈家豐臺區草橋區域租賃商圈經理韓培安介紹,該區域6月份是今年以來租賃成交最多的一個月,7月雖然延續了6月的熱度,成交量價相差不大,但租客並沒有6月多,成交節奏也較6月稍慢一些。租客人羣方面,主要是周邊的上班族,此外,這兩月增加了一些畢業生租戶,約佔客源的1/5。“7月處於傳統租賃旺季,大部分業主心氣較高,想租個好價格。但由於很多去年7、8月租出去的房子,快到期重新掛出來,所以7月新掛牌的房子多了一些。房源充足下,租戶選擇空間大,也沒有往年7月那麼着急了,所以大多租戶會再比較一下,選擇更合適的房源,業主和租戶的心理差異,也讓整個租賃成交週期有所拉長。”

麗都商圈也不例外。“6月份是今年以來租賃成交最高的一個月,7月份成交量有所回落。目前租客大部分是商圈居住的老客戶,外來客戶大致不超過30%,租賃成交量整體有所下降。”21世紀不動產陽光上東店長楊靜東表示。

單月機構租賃成交量環比增長超兩成

來自我愛我家研究院的統計顯示,北京住房租賃交易量自5月起持續回升,7月達到年內最高值,租賃旺季如期而至,北京住房租賃市場保持常規運行規律。7月我愛我家北京區域住房租賃市場交易量環比增長超兩成,同比微增兩個百分點;1-7月,累計交易量略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另據北京鏈家統計數據顯示,7月北京市租賃市場進入季節性旺季,租賃成交規模大幅增長,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略低。對此,北京鏈家研究院分析師王一帆認爲,7月中上旬處於“畢業季”離校高峯期,租賃需求、成交規模均有所增加,下半月成交節奏由快轉慢,成交走勢下行。總體來看,7月市場表現基本符合預期。

租金方面,我愛我家研究院統計顯示,7月,我愛我家北京區域住房租賃市場整租交易中,每平方米平均租金環比上漲1.3%,同比微跌0.9%;每套平均租金環比上漲2.0%,同比微跌0.6%。隨着市場熱度的持續,7月北京住房平均租金較6月略有上漲,平方米租金與套均租金均微低於去年同期水平。自5月起,北京住房租賃市場平均租金已連續三個月上漲,但環比漲幅均保持在3%以內,租金波動十分平穩。

展望:租賃旺季進入尾聲,成交或有所回落

在此背景下,展望8月份的租賃市場走勢,聚焦草橋區域,韓培安指出,7月區域內新釋放了一些房源,如果這些房源可以在8月租出去,預計8月成交量可以和7月持平。此外,由於租客選擇較多,租金便宜的房源會比較有優勢,因此,預計成交價格將會微降。

石景山魯谷商圈方面,張紅周指出,預計8月份市場成交比7月份會略有減少,原因在於,總體房源量變少,加上租戶提前預訂,預計租賃總量會有收縮。

安潞潞也表示,萬柳區域8月份的租賃市場成交量相比6-7月份會有所下降,但也是租賃成交旺季的延續和“小尾巴”,因此,租賃市場還有很大的機會。

從整體市場來看,北京鏈家研究院分析師王一帆認爲,7、8月是每年的租賃旺季,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預計8月成交規模、租金價格與7月持平或略有下降。

我愛我家研究院分析認爲,8月畢業租賃旺季進入尾聲,市場雖保有一定熱度,但或不及7月,預計8月北京住房租賃市場略有下行,交易量較7月有所下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或相差不大。隨着交易量的回落,預計8月北京住房租金較7月有所下滑,或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租金總體水平依然保持平穩。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