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房地產市場下行以來,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進行輕資產轉型,其中代建成衆多房企的發展方向之一,部分房企在代建領域進行品牌輸出,構建新的發展模式。
據億翰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60餘家房企入局代建領域。今年上半年,TOP20代建企業新簽約總建築面積合計6769萬平方米,TOP5企業新增建築面積所佔份額超6成。雖然代建市場機會多,但是也不乏競爭,尤其是價格競爭在所難免。
TOP20代建企業新籤建面6769萬平方米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已從規模驅動轉向專業與服務驅動。爲此,房企代建業務增長的勢頭愈發明顯。其中,碧桂園主席楊惠妍在3月30日舉行的2022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現在除了把重資產做好外,大部分精力是放在代管代建和科技建造上,這兩塊是碧桂園現在新業務的重點。
據億翰智庫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超過60家房企已重新梳理自身專業與能力,投身代建領域。其中,多數房企已成立代建企業或者團隊,如綠城、藍城、金地、建業、龍湖、旭輝、新城、碧桂園等。而少數房企雖未成立代建條線的企業,但也已“兼職”從事代建業務,如仁恆置地、開元建設、濱江集團等。
值得注意的是,據億翰智庫不完全統計,今年1-6月,TOP20代建企業新簽約總建築面積合計6769萬平方米,其中,TOP5企業新增建築面積合計4474萬平方米,佔總建面的66%。由此可見,強者恆強的趨勢也很明顯。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綠城管理以1727萬平方米新簽約規模位列行業首位,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0.6%;新拓代建項目代建費預估爲5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6.3%。此外,藍城集團和金地管理代建新簽約面積也均超過500萬平方米。
2022年8月,龍湖集團官宣成立的龍湖龍智造,以科技作爲標籤探索代建領域,當年就已拿下20個代建項目,新增建面超過600萬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其已新增20個商業代建項目,共計335萬平方米。
而2021年成立的旭輝建管,是旭輝下屬輕資產板塊,成立至今已累計在管總建面超1300萬平方米。今年上半年,旭輝建管已新增20個代建項目287萬平方米。5月,旭輝建管簽約僑豐集團,代建南寧84畝地塊。
另據中原建業發佈的公告披露,今年6月,中原建業獲得14個新籤合約項目,合約建築面積180.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90.8%。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該集團擁有40個新籤合約項目,新增合約建築面積523.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9.1%。
從目前來看,代建是房企適應市場需求,轉型的方向之一。房企通過自身品牌、產品、成本、融資、管理、團隊等方面的成熟的經驗,爲需求方提供項目定位、規劃設計、工程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標管理、營銷管理、品牌管理、交付管理等開發全過程服務來獲取相應的回報。
商品住宅、保障房爲主要代建項目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目前代建的項目主要包括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兩大類。其中,近年來,政府代建前景廣闊。在“十四五”時期,全國初步計劃投資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近900萬套(間),改造老舊小區1.6億平方米,這爲代建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爲此,房企也在不斷加強在政府代建領域拓展的力度。比如,今年上半年,綠城管理在政府代建方面共計交付25個項目批次,竣備面積超400萬平方米。
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以來,隨着國企、央企在土拍市場占主導地位,使得代建業務的空間變大。對此,中指研究院認爲,自去年以來,地方國資企業不斷託底拿地,比如,2022年按面積TOP100拿地企業中,地方國資企業約佔8成。考慮到部分地方國資企業開發能力較弱,拿地後需要代建服務,這又爲代建房企提供了更多機遇。
另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今年5月,2021年兩集中地塊中,地方國資企業拿地項目入市率僅27.9%,拿地項目入市率較低,其中原因之一是開發能力不足,需要代建企業進行盤活。
雖然代建市場機會多,但也不乏競爭。5月,成都武侯區人民法院發佈了《成都天際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重整案委託開發管理機構比選報名公告》,有綠城管理、藍城、德信、藍綠雙城、領地、旭輝、雅居樂、卓越、朗詩等多達43家房企報名,競爭異常激烈。經過6月15日的比選,綠城管理被確定爲中選人,負責代建。
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認爲,代建企業爲獲取項目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多數企業以自身優秀的品牌溢價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項目去化能力、產品設計營造能力等獲取代建項目。當然價格競爭也是無法避免的。在代建企業產品設計、品牌、管理等能力相距不大的情況下,報價越低,中標率越高。
此外,於小雨表示,“佈局早≠規模大”非常適合當下代建領域,擁有“明確的標籤+優質的企業品牌+專業的項目開發運營管理能力”的企業,就有成爲代建領域新黑馬的潛質。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