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超級探訪》走進智飛生物 揭祕中國生物醫藥創新“新質力量”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青雲】生物製藥產業作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之一,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更是推進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當前,一批生物製藥企業正不斷打造創新高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助推生物製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環球網融媒體節目《超級探訪》將鏡頭聚焦中國疫苗行業的領軍先鋒——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飛生物”),實地探訪智飛生物位於重慶、安徽、北京的三大研產基地,揭祕這家生物製藥巨頭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

重慶:打造生物製藥產業高地的“智飛理想”

智飛生物總部位於重慶市江北區,這裏也是《超級探訪》節目組實地探訪的第一站。在這裏,節目組見到了智飛生物的“靈魂人物”——蔣仁生董事長。蔣仁生介紹,智飛生物是一家肩負着“防未病治已病,守護人類健康”使命的生物製藥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漸成長爲了一個兼具研發創新能力、產業化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的生物製藥綜合體。智飛生物未來的目標是不斷完善“預防&治療”一體化佈局,加快形成生物製藥領域新質生產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製藥企業。

重慶是生物醫藥產業生根發芽的“沃土”。重慶國際生物城屹立着一個累計投融資超過120億元、佔地面積超千畝的實體項目——重慶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智睿生物產業園也是智飛生物在重慶的研產基地。

“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是智飛生物打造‘防未病、治已病’的重要佈局,也是智飛生物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點。”蔣仁生董事長強調,生物製藥具有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的特點,智飛生物作爲上市公司,必須對股東負責,降低新藥研發失敗風險的影響,因此採取了謹慎的投資策略,由智飛生物出資10%,其本人出資90%,在上市公司體外設立了智睿投資平臺,主要面向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致力於前沿生物醫藥、先進生物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經過巨大的投入和不懈努力,目前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已經逐漸從孵化期進入收穫期。據智飛生物副董事長、總裁蔣凌峯介紹,2024年8月27日,智翔金泰自主研發的賽立奇單抗注射液成功獲批上市,成爲國內首個全人源IL-17A靶點藥物,也是園區推出的第一個一類生物創新藥。這款產品打破了抗IL-17A單抗國際壟斷的局面,爲國內700萬銀屑病患者提供了優質的國產替代方案,也是國內首個獲批用於強直性脊柱炎(放射學陽性中軸型脊柱關節炎)治療的國產IL-17A抑制劑。

蔣凌峯還透露,目前整個園區入駐的公司研發項目已達30餘個,其中15個項目已進入臨牀階段,10個項目屬於國家一類新藥。在未來十年中,園區計劃每年至少有一個產品上市,預計將有10到20個產品進入市場,爲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國產替代方案。

合肥:築牢人類抗病毒防線的“智飛方案”

《超級探訪》節目組的第二站來到位於安徽省合肥高新區醫藥產業園的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智飛龍科馬”),它是智飛生物的全資子公司,也是智飛生物在結核類產品和病毒類疫苗創新研發的重要陣地,在中國生物產業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和“中國第一”。衆所周知的新冠疫苗“智克威得”,還有結核雙產品“宜卡”和“微卡”均誕生於此。

安徽智飛龍科馬執行總裁陶立峯介紹,智飛龍科馬專注於結核病生物製品和病毒類疫苗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在結核病產品領域智飛龍科馬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構建了較完整的“結核病診斷、預防、治療”產品體系。

我國作爲結核病高負擔國家,面臨着嚴峻的防控挑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在2035年“終結全球結核病流行”的目標。陶立峯認爲,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於解決兩大難題:一是準確篩選出易感染結核病的人羣,二是對這部分人羣採取有效的預防或治療措施。

“基於此,我們研發並上市了兩款針對性的產品——注射用母牛分枝桿菌(商品名:微卡)和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EC)(商品名:宜卡),這兩款產品的應用對結核病防治工作意義重大。”陶立峯介紹說,微卡用於預防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人羣發生肺結核疾病,也可作爲聯合用藥,用於結核病化療的輔助治療。宜卡則用於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皮試結果不受卡介苗接種的影響,可用於輔助結核病的臨牀診斷,已被WHO列入《結核病(TB)綜合指南和結核感染診斷檢測操作手冊》,成爲國內唯一一款被推薦的結核分枝桿菌抗原皮膚試驗(TBST)產品,並連續被納入2022和2024年醫保目錄。

除了助力結核病防治方面的佈局,安徽智飛龍科馬還聚焦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例如,新冠疫情期間,安徽智飛龍科馬也搶先研發上市了國際上首個獲批上市的採用重組蛋白亞單位技術線路的新冠病毒疫苗。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也讓智飛龍科馬在中國的生物製藥產業中嶄露頭角,贏得了廣泛讚譽和認可。

對於安徽智飛龍科馬的研發佈局,安徽智飛龍科馬副總裁、研發中心執行總經理黃恩啓介紹,公司構建了重組蛋白表達、mRNA、新型佐劑開發等技術平臺。這些技術平臺在生物藥物的研發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代表當前以及未來生物疫苗技術研發的發展方向。重組蛋白表達技術成熟、可以用於大規模生產多種蛋白質藥物,如疫苗、抗體、激素和生長因子等,與mRNA技術的靈活性和高效性相結合,極大縮短了從實驗室發現到臨牀應用的轉化路徑。新型佐劑開發平臺的融入,則進一步放大了這一系統的優勢。通過精心設計的佐劑配方,不僅能夠顯著提升疫苗或治療性蛋白的免疫原性,還能根據不同的治療需求定製化調節免疫反應,實現從單純的防禦性免疫到治療性免疫的跨越。

據悉,目前,安徽智飛龍科馬在研項目20餘項,其中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細胞)處於申報上市階段,凍乾重組結核疫苗、皮內注射用卡介苗、四價重組諾如病毒疫苗等多項處於臨牀試驗階段,其中四價重組諾如病毒疫苗已進入Ⅲ期臨牀階段,研發進度處於行業前列。

北京:開闢細菌類疫苗研發“智飛之路”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超級探訪》節目組探訪的第三站,同時也是此行的終點站。早在2003年,智飛生物的首個研產基地——北京智飛綠竹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智飛綠竹”)在這裏誕生。20多年來,北京智飛綠竹始終專注於細菌類疫苗的研發與生產,致力於爲人類提供對抗腦膜炎、肺炎、痢疾等疾病的堅實防線。

據悉,北京智飛綠竹已成立五大研發中心和一個創新孵化中心。五大研發中心以產品開發爲核心,孵化中心以基礎研究爲重點,投用後進行原創研究。孵化中心聚焦疫苗行業前沿技術,開展技術原始創新,拓展並梳理研究思路,攻克行業技術難題,經驗證將可行項目轉接到研發中心,爲更多創新產品的研發提供底層技術支撐。

爲了深入瞭解北京智飛綠竹的研發實力,採訪組跟隨北京智飛綠竹副總裁、智飛生物北京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蘇桂民探訪了創新孵化中心。在創新孵化中心,採訪組見到了諸多高精尖設備。

據蘇桂民介紹,創新孵化中心的建築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已建成細菌研發平臺實驗室、細胞與病毒研發平臺實驗室、佐劑與核酸平臺實驗室、結構與質量平臺實驗室,並配備有細菌淨化實驗室和細胞淨化實驗室。中心目前已有70餘人,擁有博士學位的項目負責人10人,分別畢業於清華、北大、中科院等知名院所,碩士以上學歷接近100%,已經形成11個研發項目或平臺技術團隊。

此外,作爲疫苗企業,質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其不僅關乎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信譽與社會責任。據北京智飛綠竹副總裁、質量中心總經理鄭佳介紹,疫苗的質量管理,可以說是貫徹到疫苗的全生命週期。公司基於“人機料法環”要素,建設了國內一流的潔淨廠房,購置了現代化的生產設備,並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化操作程序。搭建WMS、SCADA、MES、LIMS數字化追溯平臺,實現了從原材料採購、生產、檢驗、流通和預防接種等全過程的可追溯和有效監控。

面對疫苗行業不斷迭代、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環境,北京智飛綠竹始終積極應對。北京智飛綠竹副總裁、生產中心總經理蘇曉葉介紹,智飛綠竹積極應對市場挑戰,提高運營效率,確保產品質量,致力於爲公衆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維護國家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類健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