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日本被首相拖入國家危機”——起底高市早苗之“禍”

新華社東京11月16日電 題:“日本被首相拖入國家危機”——起底高市早苗之“禍”

新華社記者李子越 陳澤安

“高市下臺”“沒有資格當首相”“撤回言論並道歉”……15日晚,日本民衆在位於東京的首相官邸前抗議,手持標語、高呼口號,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錯誤言行表達強烈不滿,要求高市辭職。

高市早苗近日發表涉臺錯誤言論罔顧法理和歷史事實,一系列言行危害地區穩定、禍及日本自身。日本政界和輿論批評,高市作爲首相把日本拖入“國家危機”,“罪責深重”。

個人邪念 右翼妄念

11月7日,日本國會衆議院預算委員會審議中,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衆議員岡田克也就所謂“臺灣有事”在怎樣情況下構成“存亡危機事態”,追問高市。

高市最終回答:“如果使用戰艦並伴隨行使武力,無論怎麼想這都是有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的情況。”

按照日本國會2015年通過的新安保法,一旦發生“存亡危機事態”,日本就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說,高市此番言論幾乎等同於“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說,如果臺海出現衝突,日本就有可能軍事介入。

立憲民主黨黨首、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16日在黨內會議上批評高市涉臺表態“言論越界,導致日中關係陷入非常嚴峻的局面,相當輕率”。

結合高市過往的言行來看,這番話從她口中說出並不令人意外。

高市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提攜,有媒體把高市稱爲安倍的“政治門生”。

安倍是二戰甲級戰犯、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外孫,有着根深蒂固的右翼思想,主張擺脫“戰後體制”,要求解除和平憲法對日本的軍事束縛。安倍任首相期間積極推動修憲,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他卸任首相後曾公然聲稱“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高市在歷史認識、修憲擴軍、涉臺政策等問題上的立場與安倍一脈相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頻繁參拜靖國神社;要求廢除和平憲法中“放棄戰爭”條款,以及改自衛隊爲“國防軍”;主張大幅增加防衛費,讓日本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在涉臺問題上,高市劣跡斑斑。除了多次鼓吹“臺灣有事”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今年4月她作爲國會議員竄訪臺灣期間還鼓吹“日臺強化安全合作”,打造“準同盟關係”。

“以臺製華”是以高市爲代表的日本右翼放不下的“執念”,其背後是擴軍等圖謀。

安倍此前在新安保法中添加“存亡危機事態”概念,歪曲此前歷屆日本政府的憲法解釋,就是爲了突破日本和平憲法“專守防衛”的限制,解禁“集體自衛權”,爲自衛隊到海外作戰提供法律依據。在日本右翼眼中,臺海局勢正是這一概念最有可能應用的場景。

專家認爲,日本右翼通過煽動臺海緊張局勢,並將其與所謂日本“存亡危機”掛鉤,險惡用意在於強化“中國威脅”敘事,騙取日本民衆支持軍事鬆綁甚至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1947年施行的日本憲法因其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爲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而被稱爲“和平憲法”。

高市上臺後在擴軍方面動作不少,包括大幅增加防衛費,提前兩年實現防衛費佔國內生產總值2%的目標;着手推進《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三文件”的修改;試圖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進一步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暗示研發核動力潛艇等。

只不過,不論是安倍本人還是其他日本右翼首相,在任期間都不敢明確聲稱臺海局勢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日本朝日電視臺評論,作爲現任首相,高市這次的表態“突破先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認爲,高市此番言論暴露了她作爲右翼人物的本性,在右翼勢力日益得勢的日本政治大環境下具有一定必然性。

法理不通 褻瀆歷史

得知高市此番涉臺言論後,東京大學教授佐橋亮表示“大爲驚訝”,認爲高市描述的“存亡危機事態”缺乏法理基礎,也沒有嚴謹的認定流程,更像是在國會隨意發表個人意見。

從日本國內法看,所謂“存亡危機事態”的法理依據來自新安保法,相關定義爲:“與我國有密切關係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因此威脅到我國的生存,從根本上顛覆了我國國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的明確的危險事態。”

日本法政大學教授趙宏偉指出,即使是意在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新安保法,也明確規定在“他國”受到攻擊時纔有可能出現所謂“存亡危機事態”。臺灣不是“國家”,日本官方也沒有承認臺灣是“國家”,因此新安保法的這一規定並不適用於臺海局勢。

就連新安保法本身在日本國內也存在法律爭議。日本政府在1972年有關“集體自衛權和憲法關係”的官方立場中就明確表示,“行使所謂集體自衛權在憲法上不被允許”。安倍政府2015年在國會強行通過該法時被質疑違憲,引發廣泛抗議。

從國際法角度看,《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臺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構成了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簽署投降書時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明確,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日本東京都前知事、國際政治學者舛添要一指出,國際法明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日本若以軍事方式介入相關局勢,將被視爲侵略”。

一箇中國原則也是日本政府的承諾。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明確指出,日本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有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在兩國於1998年和2008年發表的重要雙邊文件中,日方均重申恪守這一立場。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表示,日本尊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日本不應介入。日本沖繩大學特別研究員泉川友樹說,高市稱其涉臺言論“符合日本政府一貫表態”的說法與事實嚴重不符。“真心希望日本政客談論臺灣問題時,重新看看幾十年來日本對中國政府的鄭重承諾。”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臺灣光復80週年。高市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發表暗示將以“存亡危機”爲由武力介入臺灣問題的言論,遭到地區國家人士的反對。

韓國韓中城市友好協會會長權起植說,高市涉臺言論是褻瀆歷史正義、重新包裝軍國主義,其真正意圖是要爲日本未來軍事擴張鋪路,這些政治操作必將遭到地區國家的反對。

史無前例 禍害重重

“作爲首相帶來國家危機,這是要幹嘛?”日本立憲民主黨衆議員小澤一郎發出質問。在日本國內輿論和多國專家學者看來,高市錯誤言行釋放極其危險的信號,衝擊地區和平穩定,禍及日本自身。

其一,衝擊地區穩定。“臺海的事,關你日本人什麼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1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高市早苗公然把臺海衝突與日本“存亡危機事態”掛鉤,模糊兩岸關係的性質、虛構軍事情境,甚至暗示日本可能動武介入。這種言論不僅是挑釁,更把臺灣推向危險邊緣,完全暴露出日本軍國主義餘毒未除的本質。

日本《每日新聞》援引匿名自民黨資深議員的話報道說,高市言論越過此前政府從未跨越的界限,將導致局勢緊張。俄羅斯科學院日本問題專家瓦列裏·基斯塔諾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高市在涉臺問題上的言論“史無前例”,其言行只會加劇地區緊張甚至引發動盪衝突。馬來西亞泰萊大學國際關係專家朱莉婭·羅克尼法德指出,日本應集中力量解決自身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而不是成爲東亞地區動盪不安的因素。

其二,損害中日關係。中日互爲重要近鄰,推動中日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普遍期待。日本共產黨籍參議員山添拓14日說,高市言論加劇日中關係緊張,創傷雙邊互信。日本《東京新聞》刊發社論,批評高市輕率且挑釁的言論煽動兩國對立、損害雙方利益。

多名日本政界人士指出,高市言行將極大壓縮日本未來政策空間。立憲民主黨衆議員小澤一郎1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警告,高市此番“攻擊性言論”足以引發日中關係受損、國民感情惡化、進出口貿易減少、人員往來受限等一系列負面後果。

其三,爲禍日本自身。數據顯示,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中日貿易總額308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日進口額1562.5億美元。據日本觀光廳統計,2024年中國遊客在日消費總額位列各國遊客之首。日本“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說,日中關係一旦惡化,“受苦的將是日本國民”,高市言行帶來極其深重的“罪責”。

日本輿論認爲,高市上臺不滿一個月即拋出一系列軍事擴張設想和不負責任言論,凸顯其政策重大負面轉向,釋放出極其危險的信號。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在黨內會議上指出,高市的言行讓人不禁質疑日本政府能否繼續堅持此前在安全問題上的基本方針。

日本媒體指出,高市言行讓日本和平憲法面臨“從根本上被顛覆的危險”,或將導致日本政府無限擴大軍力的使用範圍,進而把日本引入戰爭深淵。日本共產黨籍衆議員宮本徹指出,日本若在所謂“臺灣有事”時軍事介入,將是“自己跳入戰爭之中”,“絕對不能容許高市選擇這樣一條道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