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日晚(北京時間13日上午),美國國會衆議院,以222票支持、209票反對的結果,投票通過一項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此前,這一法案已於10日在國會參議院通過。
美國白宮方面稱,總統特朗普已於當地時間12日晚簽署法案,從而結束已持續43天的創紀錄美國聯邦政府“停擺”。
美國聯邦政府此次“重啓”更像是短暫的“停火”,兩黨鬥爭仍在持續。
央視記者 劉旭:美國東部時間12日晚,隨着美國會衆議院最終投票通過了此前在參議院獲得通過的《持續撥款與延期法案》,特朗普隨即簽字確認,讓法案正式通過,使得美國聯邦政府得以在午夜前恢復運作。美國政府的“最長停擺紀錄”終於在第43天落下帷幕。
短暫“停火”並非真正和解
央視記者 劉旭:但這場來之不易的“重啓”,更像是一場短暫的停火,而非真正的和解。
這份由兩黨談判多輪、幾經妥協的臨時預算法案,只能讓政府運轉到明年1月30日。這意味着,短短兩個多月之後,美聯邦政府可能再次面臨“停擺”風險。
而最核心的爭議——民主黨人一直堅持的全民醫保補貼條款,依舊沒有被納入預算。這也是共和黨方面堅決反對的重點,他們認爲增加醫保支出會推高美聯邦政府赤字。因此,“停擺”雖然結束,但兩黨的政治裂痕仍舊清晰可見。
“停擺”對美民衆和經濟產生深刻影響
央視記者 劉旭:與此同時,過去43天的“停擺”給美國民衆留下了深刻的創傷。
根據航空數據網站的統計,“停擺”期間由於安檢與空管人手短缺,全美每天平均有超過一千架次航班延誤或取消。
雖然12日晚起政府部門將陸續復工,但美國交通部長達菲在記者會上坦言,“系統恢復不會立刻發生。即便恢復撥款,航空安全、交通管制和地勤系統的正常運行,至少還需要一週時間才能逐步回到常態”。這意味着,旅客在未來幾天仍將面臨不確定的航班安排。而聯邦僱員也需要重新調整從無薪到復工的節奏。
美財政部內部人士透露,部分民生項目的資金撥付仍需時間,低收入家庭依賴的食品援助與住房補貼發放,預計要到本月底才能完全恢復。
兩黨分歧未解 黨爭未停
央視記者 劉旭:有美國媒體評論稱:“這場停擺的結束,不是政治智慧的勝利,而是政治代價的暫停。華盛頓用43天的混亂,換來短暫的兩個月喘息。”可以說,美國政府的重啓,是經濟系統重新運作的開始,卻並非政治系統的修復。
明年1月底的預算大限、全民醫保補貼的博弈,乃至明年中期選舉前的財政攻防,都將繼續成爲兩黨持續拉扯的主戰場。“停擺”雖然結束,但黨爭未停。而在這座權力的城市中,人們最擔心的問題仍然是:下一個午夜,政府的燈,會不會再一次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