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免籤政策助力拉緊中外融通紐帶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隨着中國持續推出各項免籤安排、簽證優化等政策措施,越來越多外國朋友走進中國,感受中國活力、見證中國發展、把握中國機遇。

多國人士認爲,中方不斷優化入境政策,進一步助力拉緊中外融通紐帶,彰顯了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正以更大範圍的開放、更深層次的合作與各國共享繁榮。

“迫不及待地想去中國”

“免籤政策實施以來,來旅行社諮詢‘中國遊’的人不斷增多,我們原有的旅行線路和產品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很多人告訴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去中國’。”德國弗拉明戈旅行社公關與市場部主管阿爾貝娜·弗裏克說。

對於曾多次到中國的弗裏克而言,這並不意外。“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風土人情各異,對德國和歐洲的遊客充滿吸引力。”她說,“延長免籤政策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友好。我本人也非常期待再次前往中國!”

7月21日,三名法國遊客在上海田子坊內的一家商店裏挑選零食產品。新華社記者陳浩明攝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免簽入境外國人超700萬人次,佔入境外國人總數的72.2%,同比上升48.3%。 “中國遊”不斷“圈粉”海外遊客,已經從走馬觀花式的景點“打卡”轉變爲鮮活多元的深度體驗。

“去北京感受大都市氛圍、到西安體驗歷史文化、在成都品味美食魅力、深圳有濃厚的現代氣息……”澳大利亞旅遊節目高級製片人傑邁瑪·斯凱利10月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遊客推薦“深度中國遊”。

遊在中國的“流量”正持續轉化爲了解中國的“增量”。近來海外社交媒體上熱議着外國遊客與北京、杭州等地小學生打招呼互動的視頻。不少到過中國的外國網友在留言中誇讚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敘述自己看到的真實、立體、進步的中國。

“各國民衆往來所分享的經歷、情感與視角,往往超越任何書籍或紀錄片所能表達的內容。”匈牙利ATV集團首席執行官科瓦奇·陶馬什說,“免籤政策遠不止於提供旅遊便利,而是在建立友誼、增進理解、促進文化交流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互利共贏的交往之道”

阿根廷出口企業羅伊瑪公司連續多年參加進博會,今年帶着葡萄酒、馬黛茶等特色產品再赴進博之約。看到中國對阿根廷等國延長免籤政策的消息,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範妮·比利亞馬約爾格外欣喜。

“自中國對阿根廷等拉美國家推出單方面免籤政策以來,越來越多拉美商人到中國尋找商機,參加進博會、廣交會等展會,尋求把本國優質產品出口到中國,也把中國產品帶回拉美。”比利亞馬約爾說,“這是互利共贏的交往之道。”

圖爲11月5日在消費品展區拍攝的進博會八屆“全勤生”溫暖駝展臺。祕魯羊駝玩偶在進博會上深受歡迎。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在多國經貿人士看來,中國持續推進免籤等各類便利化措施,爲深化互利合作帶來助力。葡萄牙中國工商會祕書長貝爾納多·門迪亞多次受益於赴華單方面免籤政策,認爲“這是務實且創新的舉措,是促進兩國經貿等各領域共贏合作的‘催化劑’”。

“免籤政策讓我能以更高效率協調會議、參觀和推進項目,便捷的出入境往來越來越成爲推進談判、開展考察和開拓市場的關鍵條件。”門迪亞以親身經歷舉例說,“葡中不少工業與物流合作已從中受益,項目落地效率顯著提升。我今後計劃訪問更多中國城市,洽談更多合作項目。”

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沙特阿拉伯商人哈立德·麥德哈利同樣認爲,中方免籤政策不僅便利了雙方人員往來,也促進了商業經貿合作,增加了中外商業夥伴直接交流的機會,“人們相互傳遞的不只是商品,還有文化、思想和信任”。

“持續高水平開放的明確信號”

“中國持續實施免籤政策,體現了中國在對外交往中一直秉承的開放和合作姿態,也表明了中方的自信與決心。”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世界經濟系學者伊琳娜·科庫什金娜說。

“持續高水平開放的明確信號”“互利互惠的共同成長路徑”“爲世界經濟提供新動能”……多國人士表示,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中國持續優化免籤政策和便利人員往來措施,反映出中國致力於推動打造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紮實行動。

7月17日,兩名西班牙遊客在位於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的華爲商店裏瀏覽手機產品。新華社記者陳浩明攝

“單方面免籤政策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分享自身發展成果的生動體現,搭建起促進各方互信、合作與共同進步的橋樑。”衛星和人工智能企業阿曼蘭斯公司財務經理馬吉德·馬塔尼說。他的公司正探索與中國高科技企業合作,爲阿曼和中東地區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南方重要成員,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與世界的聯繫,”智利“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影響”千禧研究中心研究員倫佐·布羅託上個月剛剛利用免籤政策,來華參加多場交流活動。“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正推動世界與中國的互動向更深層次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