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徵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競選的詩篇已經落幕,而執政的散文才剛翻開篇章。”當地時間5日,馬姆達尼在當選紐約市長後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這樣表示,“我將每日恪盡職守,不負衆望。”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馬姆達尼還表示,改善紐約市民生活的艱鉅任務現在才真正開始。未來一個月,他將組建一個“兼具能力與同理心”的政府,這個政府將“與數百萬以紐約爲家的市民一樣勤勉工作”。

《紐約時報》5日稱,在取得歷史性的市長選舉勝利後僅一天,馬姆達尼便迅速採取行動,力圖向紐約市民證明他已準備好擔起領導重任。他提出了一系列對任何市長而言都堪稱雄心勃勃的計劃,包括承諾推行免費公交、擴大政府資助的托育服務,並啓動住房開發項目。馬姆達尼還公佈了其過渡團隊名單——一個完全由女性組成的團隊。
“真正的挑戰,現在纔剛剛開始。”美國“政治新聞網”6日稱,除了要在美國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城市中維持並改善公共服務,這位34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還將面臨另一項嚴峻考驗:在經歷了一場高度分裂的選舉之後,如何安撫民心、彌合分歧,同時應對一位意圖削弱其影響力的總統。
《紐約時報》稱,馬姆達尼必須與時間賽跑。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曾威脅稱,若紐約新市長推行他不認可的政策,將扣留聯邦撥款並派遣國民警衛隊進駐紐約。這些舉措可能對其執政初期產生決定性影響。對此,馬姆達尼在當選次日隔空回應,強調紐約仍將是一座“移民之城”,並將向全美展示如何“擊敗”總統。5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馬姆達尼透露白宮尚未就其勝選與他聯繫,但他表示願意與總統對話,共同探討如何爲紐約市民服務。
一度對馬姆達尼勝選保持沉默的特朗普在5日發聲。CNN報道稱,在邁阿密的一場講話中,特朗普對這位新當選市長展開猛烈抨擊。特朗普在演講中將馬姆達尼的政治立場與國會民主黨人廣泛聯繫起來,他稱:“若想了解國會民主黨人想把美國引向何方,看看紐約的選舉結果便知。放眼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民主黨人已經走向極端。”
《華盛頓郵報》6日稱,共和黨人因選舉失利而感到震驚,同時在應對策略上出現分歧。特朗普將敗選歸咎於持續的政府停擺,並呼籲共和黨人儘快結束這場美國曆史上最長的撥款僵局。副總統萬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共和黨人需要更努力地讓民衆“過上體面生活”,同時停止黨內“內鬥”。萬斯淡化了此次敗選的嚴重性,然而,一些共和黨人擔憂地表示,考慮到多個關鍵選區位於民主黨佔優的州,他們已爲中期選舉可能出現的慘淡結果做好準備。民主黨人則指出,選舉結果反映了選民對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不滿。
CNN提到,民主黨方面對馬姆達尼的祝賀也姍姍來遲。前總統拜登與紐約州民主黨主席傑伊・雅各布斯均在5日才發出賀電。英國《衛報》6日評論稱,民主黨高層不願支持馬姆達尼的競選活動,反映出該黨內部在戰略方向上的分歧遠未彌合。
“華爾街放下對馬姆達尼的擔憂。”彭博社5日稱,爲阻止其當選,華爾街精英可謂使出渾身解數:金錢攻勢、輿論抹黑、恐嚇戰術與社交媒體攻勢齊發。一些富豪將其崛起抨擊爲“赤色狂熱之夏”的開端。然而,馬姆達尼勝選後,億萬富翁阿克曼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祝賀:“如今你重任在肩。若有我能爲紐約市效勞之處,請隨時告知。”除他之外,美國商界其他人士也在逐漸接受這一現實:一位資本主義的批評者即將執掌紐約——這個世界金融中心。
《華爾街日報》6日指出,馬姆達尼的美夢之後緊接的是“噩夢”。他當前面臨的挑戰在於,必須在化解預算危機、應對特朗普的怒火併滿足支持者期待的同時,有效管理一個錯綜複雜的官僚體系。悲觀者回顧歷史,想起上一次令紐約人爲之傾倒的魅力型市長候選人約翰・林賽——他於1966年上任,卸任時卻爲這座城市留下了堆積如山的垃圾與混亂的財政局面。
美國“政治新聞網”6日總結稱,馬姆達尼以微弱優勢贏得紐約市長選舉,這既是一次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他執政能力的直接考驗:他能否治理好一個分裂的城市,一個此前從未選出像他這樣的領導者的城市。對他而言,形勢已從競選轉向執政,從象徵走向實質。他面臨雙重任務:既要安撫批評者,又要證明他的政治主張能夠治理好這座全美第一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