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不要把童年創傷留在“記憶閣樓”

英國《泰晤士報》10月31日文章,原題:邁克爾·莫波格:每個人都以某種方式被童年所傷   直到耄耋之年,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邁克爾·莫波格纔開始撰寫自傳,並於近日完成出版了一系列名爲《變老真有趣》的散文和詩歌集(如圖)。這本書收錄了他對自然、童年、寫作、和平與戰爭以及變老的思考,他也在書中分享了對生活的反思、回憶故事以及人生感悟。莫波格出生於1943年,一生創作了近150部作品,其中包括長篇小說《戰馬》,該書後來被美國知名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改編成同名電影。

“這是一本不按時間順序敘述我人生經歷的文集,”莫波格日前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我已經寫過一本關於我的傳統傳記了,我不想複述一遍,談論自己的人生總是令人多愁善感。人們曾經對兒童文學作家抱有一些輕蔑和居高臨下的態度。他們不認爲我們會有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對於人們對我作品的反應,一直有點緊張。”

莫波格說,他所有的書在某種程度上都帶有自傳性質。其中9本書的主人公都叫邁克爾,在童話作品《蝴蝶獅》中,其中一個角色就叫邁克爾·莫波格。“我總是用第一人稱講述我的故事,無論我扮演的是男孩還是小狗。但我在這本《變老真有趣》中嘗試客觀敘述,跳出虛構的窠臼,這感覺很新鮮。”他的人生如同他的小說一樣波瀾壯闊、精彩紛呈,他以一系列軼事塑造一個個獨具特色的人物。

“我想,講故事是我的避風港,”莫波格說,“我的人生充滿了這樣的時刻。人們說我的書太悲傷——但孩子們可以接受。”恐懼在莫波格童年時期如影隨形。“童年時的我屬於社會中下階層,我們住在一套公寓裏,最屈辱的事莫過於被罰站在角落裏。”父母離異後,他隨着母親和繼父搬到了英國埃塞克斯郡,他和弟弟彼得一起住在閣樓裏。“從某種意義上說,那裏很神奇,因爲你可以爬到屋頂上。”

在那個年代,離異家庭並不常見。彼時,年紀尚小的莫波格早早品嚐到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滋味,竭盡所能地討好繼父。“我非常渴望得到繼父的認可。”莫波格說,“我隨了繼父的姓。我別無選擇,現在想想有點後悔,不過‘莫波格’這個姓氏比我原本的‘布里奇’更適合作家。”

聊到與文學的淵源,莫波格說:“我曾有一位很棒的老師,他是我的家庭教師,而我的成績總是墊底。此前我擅長橄欖球和板球,還是學校的隊長。但有一天,那位老師說,‘莫波格,你覺得橄欖球比詩歌更重要?’然後他把一本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詩集給了我。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他沒有因爲我成績差責備我,而是爲我指明瞭方向。自從小時候母親給我讀書以來,這是我第一次在文字中感受到無與倫比的魅力。”

後來莫波格參加軍隊,但出於對戰爭的厭倦,選擇和妻子克萊爾一同成爲教師。“我的人生充滿了幸運的逃生和邂逅。每個故事都爲我打開了一扇門,但通常在此之前都會發生一些糟糕的事情。你必須儘量不去糾結於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儘管一度飽受童年創傷的折磨,但莫波格從未接受過心理治療。“很久以前我就決定,我的‘記憶閣樓’只留下我想記住的部分,其餘的就讓它隨風而去吧,否則那些痛苦的經歷會毀了我。我的童年生活極富創造力,但同時也非常黑暗和艱難。不過後來,生活最終還是好起來了,這纔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被童年所傷。”莫波格說,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身上有一種脆弱的特質,這是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物資配給匱乏時代之後遺留的創傷。現在的人也很努力,但也很容易陷入內耗的泥潭,無法自拔。你需要努力向前看,而不是沉溺於過去。”(作者愛麗絲·湯姆森,王建國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