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10月31日,西方萬聖節期間,隨着各路“妖怪”進入社區尋覓糖果,在信貸市場上,也同樣湧現出大批“殭屍企業”。彭博社在11月1日的報道中援引相關數據指出,由於利率居高不下,無法償還債務的公司數量激增。“美國殭屍企業數量已增至2022年初以來的新高,單單10月一個月內新增的殭屍企業數量就接近100家。”
所謂殭屍企業指的是經營收入不足以覆蓋利息支出的企業。換言之,這些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除以利息費用)低於1。
數據顯示,上月新增的殭屍企業主要集中於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領域,這些企業因成本急劇上升及聯邦政府補貼退潮而承受巨大壓力。此外,受美國政府關稅政策衝擊的部分公司也陷入“殭屍”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少企業已長期被列入殭屍企業名單。
彭博社分析指出,當前美國殭屍企業數量激增,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間企業利用當時接近零的低利率環境大肆舉債,如今不僅融資成本大幅上升,整體經濟還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
一位來自橡樹資本的人士向彭博社介紹,部分企業陷入困境與其在低利率時期通過高槓杆進行收購有關——這類操作在當時看似合理,但隨着利率環境轉變,收購方如今揹負沉重債務,難以爲繼。
彭博社還列舉多個突出個案,進一步揭示當前美國企業面臨的巨大償債壓力。例如,一家大型通信企業去年發行的債券,目前交易價格已跌破80美分,收益率則逼近20%。一些公司幾乎已承認,除非債權人給予寬限,否則自身無力解決這一問題。
與此同時,這些企業獲得新融資的難度可能持續增加。標普全球評級在10月發佈的報告中,已下調對今年和明年投機級企業發債人的盈利預期。住宅建築商、油氣生產商及化工企業等行業的盈利預測均被下調。
報道分析認爲,隨着美國政府近期陸續同有關國家達成貿易協議將關稅稅率鎖定下來,同時美聯儲釋放出12月可能暫停繼續降息的信號,殭屍企業面臨的壓力預計將持續加劇。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即便美聯儲能持續降息,當下小企業和殭屍企業的借貸成本也比歷史平均水平高出好幾倍。
分析人士發出警告,當前可能仍有大量殭屍企業尚未暴露,實際問題的嚴重程度或許遠超市場參與者的普遍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