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茜·加巴德10月31日表示,在特朗普總統任期內,美國以往支持他國“政權更迭或國家建設”的戰略已告終。她承認,這種做法不僅常常適得其反,而且浪費美國納稅人的資源。美聯社認爲,加巴德此番表態與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在訪問中東國家期間的講話相呼應。不過,美國政府日前針對委內瑞拉等國的行動使其對外政策正面臨“自相矛盾”的批評。有分析認爲,本屆美國政府正在採取一種“新型干預主義”。

“適得其反、永無止境”
加巴德是在巴林參加年度安全峯會麥納麥對話會期間發表上述言論的。“數十年來,我們的外交政策陷入了一種適得其反、永無止境的循環中——不是推動他國政權更迭,就是(爲他們)進行國家建設。”加巴德稱,“這套千篇一律的模式——推動政權更迭、試圖將我們的治理體系強加於人、干預那些我們幾乎無法理解的衝突,最終收穫的敵人遠多於盟友。”她補充道,而且這些行動的後果是耗費了數萬億美元,導致無數人喪生,在許多情況下還製造出更大的安全威脅。
美媒提到,加巴德這一評估與特朗普本人對“9·11”事件後美國接連發動戰爭的看法一致。特朗普今年5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發表講話批評稱,“所謂的‘國家建設者’摧毀的國家遠遠多過他們建設的,而干預主義者干涉的是他們自己都不瞭解的複雜社會”。
美聯社回顧道,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美國與阿富汗達成撤軍協議,該行動在2021年拜登政府時期以混亂收場。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美國此前在中東地區推動人權與民主的外交目標已被“聚焦經濟繁榮與地區穩定”所取代,這一原則促成了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停火。此外,特朗普還與敘利亞政權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建立關係——這名領導人曾是“基地”組織成員,一度被美軍囚禁於伊拉克。
雖然加巴德宣稱,特朗普從上任第一天起,就展現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推行外交政策”,但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ANI)11月1日評論稱,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此時正面臨外界“自相矛盾”的批評——儘管在公開場合反對推動政權更迭的行動,但華盛頓仍在採取與以往干涉主義模式相似的舉措。
新型干預主義?
ANI舉例稱,今年6月,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引發批評者質疑這一舉動與特朗普所宣稱的“剋制”外交方針相矛盾。近幾周來,美國還持續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區對涉嫌販毒的船隻發動空襲,而聯合國呼籲華盛頓“立即停止”相關舉動。英國《衛報》11月1日一篇評論文章還稱,特朗普政府以緝毒的名義不斷在委內瑞拉附近海域加強軍事部署,這一行動令人想起過去美國在拉美地區推動的政變。《紐約時報》此前報道稱,美國政府官員私下明確表示,其針對委內瑞拉行動的最終目標是將馬杜羅趕下臺。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10月28日報道稱,委內瑞拉並非唯一一個受到美國干預的國家,美國政府最近對巴西、印度、以色列和阿根廷等國內政都發表過言論,甚至採取行動。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9月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認爲,本屆美國政府採取的是一種“新型干預主義”。儘管特朗普政府取消了一些“支持民主”的援助項目,削減了美國國務院在推動他國民主事務上的許多機構和權限,但仍頻繁、強力地干預其他國家的內部事務,包括施壓他國改變經濟政策,或對其對美投資、技術監管、氣候政策等施加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只是在言辭上介入,但有時特朗普團隊的干預程度要更深。“在越來越多案例中,美國這種新的干預主義具有明確的政治性,如影響他國選舉等核心政治法律程序、左右他國領導人或其主要政治對手的政治命運,或塑造重大政治議題的結果。”
“這種新型干預主義仍處於初期階段。”文章稱,截至目前,這些干預行動收效並不明顯,但沒有跡象表明特朗普團隊要重新考慮其干預政策,未來美國的政治干預主義幾乎可以肯定還會持續下去。
美外交動向有待觀察
外交學院美國事務專家李海東11月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情報總監的表態,反映出華盛頓對冷戰結束34年來外交反覆受挫的一種認識。美國在全球頻繁干預他國事務甚至推動政權更迭的做法,並未帶來持久安全,反而使其陷入內外交困。如今美國試圖暫時將外交重心從對外干預轉向國內問題,這是現實壓力下的一種戰略調整。
不過,李海東認爲,美國曆來認爲“世界越美國化,美國就越安全”,因此在恢復元氣後,其對外干預和政權顛覆的傳統行動可能仍會迴歸。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若對委內瑞拉採取軍事行動,說明所謂“停止干預”主要限於西半球之外,而在自身所謂“勢力範圍”內,美國仍維持干涉別國內政的慣性。李海東認爲,這顯示出美國外交正部分迴歸19世紀的傳統,同時也體現出其在新形勢下的被動應變。至於“特朗普2.0”時期的外交新動向能否長期持續,還需觀察。
“在過去80年裏,華盛頓推翻了許多政權。對於超級大國來說,推翻外國政府並不難,但難的是實現想要的結果。”《衛報》此前評論稱,過去美國對別國的政權更迭嘗試清楚地表明,政權更迭雖然誘人,但十分危險。過去數十年不甚理想的嘗試,應讓美國在再次踏上這條道路前,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