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禁學生電子煙,新加坡不止於重罰

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4日文章,原題:雙管齊下讓學生遠離電子菸害   新加坡政府今年8月向電子煙宣戰,宣佈從9月1日起加強跨部門協作,全面加大對電子煙濫用者和供應商的執法力度,依託咪酯(被添加在電子煙中的麻醉藥物)正式被列爲C級毒品。隨着對抗電子煙行動雷厲風行展開,新加坡教育部也宣佈,各級學校將相應實施更嚴厲條規。

根據相關規定,新加坡中小學、初級學院(新加坡兩年制高中)以及高等學府學生若有涉及電子煙的違例行爲,除了面對衛生科學局更嚴厲的處罰,校方還會施以紀律處分。例如,中小學、初院和勵仁高中(新加坡3年制大學預科)學生如果吸電子煙,初犯者的操行等級將下調,並留堂或者停學1天至3天,或兩者兼施,男生還可能被鞭打。

菸草業宣傳電子煙比香菸危害更小,但實際上卻利用新的尼古丁產品瞄準年輕人,導致青少年上癮。因此,在對抗電子煙的戰線上,包括學生在內的年輕人是最重要的羣體,他們是菸草公司推銷電子煙的主要對象。中小學生是當中最爲脆弱的羣體,因爲他們的心智仍處於發展階段,很容易受到誘惑與誤導。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警告,電子煙正在引發新一輪令人擔憂的尼古丁成癮潮,數以百萬計的青少年現已染上電子煙癮。該組織本月初發布的最新菸草趨勢報告顯示,目前全球電子煙使用者已超過1億,包括主要來自高收入國家的至少8600萬成年人,以及約1500萬年齡介於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可能性平均比成年人高出9倍。

雖然新加坡政府早在2018年就禁止電子煙,但過去幾年來電子煙仍通過各種非法渠道進入該國,這促使當局決定全面加大取締力度。對中小學生羣體而言,除了要有嚴厲的取締措施作爲嚇阻,更重要的還在於教育、輔導和指引。學生抽菸的原因有多種,包括純粹爲了耍酷、叛逆、好奇、無知以及受朋友的影響等,也有學生反映是爲了排解某種生活上的壓力。

10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安排媒體到宏茂橋的長老會中學參訪,瞭解學校在科學課和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中如何向學生講解電子煙對身心健康的危害,並引導他們學習拒絕電子煙的方法。此舉也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教育部採取的是雙管齊下的做法,除了取締和處罰,也因時制宜,着重於教育學生正確認識電子煙之害,避免因受誤導或錯誤認知而墮入煙海。中學生在科學課上學習菸草製品的有害影響以及關於電子煙的常見誤區;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則幫助學生認識衝動與上癮行爲對身心健康的危害,並學會自我控制、尋求幫助及應對朋友壓力的策略。     

新加坡長期抗煙的努力已取得顯著的成績,染上煙癮的人有減少的趨勢。根據調查,新加坡18歲至74歲成年人每天的吸菸率已從2007年的13.3%降至2022年的9.2%。我們不應讓電子煙破壞已取得的成果,教導廣大學生羣體遠離電子煙之害的工作,更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