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接連發生熊襲人事件,地方政府應對達極限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王軍】今年,日本多地接連發生熊襲擊人事件,已被相關部門認定爲“事態異常”。據日本官方統計,截至10月28日,2025年全國因熊襲擊死亡的人數已達13人,這一數字創下自2006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日媒報道稱,往年日本因熊襲擊而死亡的人數基本維持在5人以下。但自2021年起,這一數字開始呈上升趨勢。其中,2021年爲5人,2023年爲6人,而今年熊害的規模與發生次數遠超以往。不僅多次出現熊入侵住宅、襲擊人類的情況,更有多起熊喫人案例。

日本雅虎新聞網28日報道稱,日本秋田縣、巖手縣、宮城縣等地已相繼發生熊襲擊人致死的重大事故。有專家認爲,熊害激增的原因較爲複雜:一方面,由於部分地區長期推行“將熊放回深山”的保護政策,使得熊羣規模不斷擴大,其棲息地也逐漸向人類生活圈擴張;另一方面,受今年堅果類食物歉收影響,熊爲尋找食物而下山的頻率顯著提高,人類被襲擊風險也隨之加劇。

更值得警惕的是,當前熊害中出現了一個危險新趨勢。今年7月4日,巖手縣發生一起熊闖入民宅並襲擊80多歲女性的事件,現場有明顯的喫人痕跡,專家判斷這是“從一開始就以喫人爲目的”的攻擊行爲,而這樣的案例在日本過去130年的相關記錄中尚屬首次。有分析認爲,若熊通過反覆接觸人類而“記住人類的味道”,其喫人行爲將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一些市區還出現了“城市熊”這一特殊羣體。部分幼熊在母熊被捕殺後,因缺乏引導而留在有人類食物殘渣的環境中過冬,並長期在此生存,逐漸失去了對人類的警戒心。隨着熊的活動範圍與人類生活區界限不斷模糊,日本熊害正呈現常態化的趨勢。

面對不斷升級的熊襲擊人致死風險,日本地方政府的應對力量已達到極限。秋田縣知事明確表示,“僅靠我們的力量已無法應對”,並正式向防衛省提出派遣自衛隊支援的請求。

目前,防衛省正考慮以自衛隊不攜帶槍械的形式,安排其承擔後方支援工作,具體包括運輸捕熊裝備、協助收集熊的活動信息等。 

除政府層面外,民衆對防熊用品的需求也急劇上升。以一款模擬大型犬吠叫聲的驅熊裝置爲例,其日銷售量已從以往的10個增至70至80個,且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