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出口正“重塑全球貿易DNA”?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苑基榮】“印度電子產品出口如何重塑全球貿易DNA。”印度Zoom News網站28日如此評論。報道稱,根據印度商工部公佈的半年出口數據,電子產品出口額從去年的156億美元上升至222億美元,同比增長42%,與石油產品的差距正在縮小。如果這一勢頭持續,電子產品很可能在幾年後成爲僅次於工程產品的印度第二大出口品類。

據《印度時報》報道,電子產品在2022財年還是印度的第七大出口品類,但近幾年相繼超越珠寶首飾、化學品、成藥以及成衣等主要行業。過去3年,印度的電子產品出口上升63%。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預測表示,按當前速度,電子產品出口從2023財年到2026財年可能實現翻番。印媒稱,這是“新的出口奇蹟”。

印度媒體分析認爲,電子產品出口增長的關鍵因素是該國政府推行的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LI),印度正從智能手機的淨進口國轉變爲淨出口國。印度《那加蘭郵報》報道提到,印度9月份的智能手機出口額估計超過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95%。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電子產品出口額中的近半數價值來自蘋果公司iPhone手機產品的出貨。據報道,本財年上半年,印度出口的iPhone價值約100億美元,約佔該國電子產品出口總額的45%,佔其智能手機出口總額(134億美元)的3/4左右。目前印度已成爲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蘋果手機製造基地。

而在印度的出口格局中與電子產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石油產品的式微。Zoom News網站報道提到,近幾十年來,印度的出口引擎主要由石油產品驅動,目前石油產品仍是印度的第二大出口類別,但其出口額一直在下降,從2023財年的974億美元降至2025財年的633億美元。專家分析認爲,由於美國製裁導致低價俄羅斯原油供應中斷,印度煉油商的成本優勢消失,石油出口可能會加速下滑。“過去幾年,儘管俄羅斯石油帶來了成本優勢,但印度石油出口仍在下降。一旦這種優勢不復存在,出口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打擊。”     

相比之下,印度的電子製造業在近十年取得顯著進展,但仍有若干長期存在的挑戰。有分析認爲,印度電子製造業的一個挑戰是關鍵組件嚴重依賴進口,超過80%的電子元件——從半導體、印刷電路板到先進顯示器和鋰離子電池——依賴外國供應商,主要來自中國。這種對外部來源的依賴推高了成本,印度製造商的生產成本相較於中國、越南等國家高出10%—20%。此外,印度在本土研發方面也存在差距,缺乏強大的研發基礎設施限制了國內設計和製造先進組件的能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