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倩】據美國彭博社報道,彭博經濟研究結果顯示,美國與東南亞四國最新達成的貿易協議使這四個東盟成員國獲利甚微,其回報可能低於美國所獲利益。
彭博社介紹說,美方當地時間26日宣佈與柬埔寨、馬來西亞達成貿易協議,並與泰國和越南簽署框架性安排。這些協議不僅使美國商品獲得更廣泛的市場準入,相關國家還承諾採購美國農產品、能源產品和航空器,並要確保關鍵礦產的供應渠道。作爲交換,美國將對特定產品(大部分尚未公佈)提供“對等關稅”豁免。

彭博社稱,29日發佈的報告稱,作爲目前唯一可供詳細分析的資料,柬埔寨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對其他希望實質性削減“對等關稅”的國家而言是個“壞兆頭”。如果談判代表繼續沿用美國提出的狹窄豁免清單,“這些協議將無法實質性減少東盟對美出口所面臨的關稅”。據彭博經濟研究估算,即便美國取消潛在豁免清單上所有產品的“對等關稅”,這也僅涵蓋美國從柬埔寨進口總額的不到1%、馬來西亞的3%、泰國的3.5%以及越南的2.7%。
報道稱,美國與東盟成員國目前達成的四份協議均援引了美國去年9月公佈的同一份潛在關稅豁免清單。上述報告作者表示,該清單原本範圍已經相當有限,其中許多產品要麼本就不在關稅徵收範圍內,要麼附帶其他條件(如僅適用於民用航空零部件)從而縮小了其優惠範圍。而且這些產品並非東盟成員國的關鍵出口領域。不過,美國政府對關鍵礦產的關注,可能爲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提供了“改善其談判地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