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 郭媛丹】26日,第47屆東盟峯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開幕,東帝汶在東盟各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成爲東盟第11個成員國。這是東盟組織繼1999年後再次迎來新成員。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表示,東帝汶加入東盟將有助於東盟擴大國際影響力。東帝汶成爲東盟成員國後,中國與東帝汶之間會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26日的東盟峯會開幕式上,《東帝汶加入東盟宣言》正式簽署,東帝汶總統、總理共同出席儀式。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外交部長穆罕默德25日表示,這是東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象徵區域一體化邁入新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東帝汶位於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羣島最東端,2011年申請加入東盟。2022年11月,東盟各國原則上同意接納東帝汶爲成員國。東盟成立於1967年,此前成員國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10國。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2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從2011年東帝汶申請入東盟,迄今已過去14年。在過去14年裏,東盟一直在做相關評估考量。“東盟有自身制度和規範以及發展生命力的考量,因此東盟接納東帝汶關鍵在於東帝汶是否達到加入門檻。此前東盟通過政治安全、經濟發展、社會文化三方面對東帝汶進行評估,考察其能否達到共同體建設要求和入門標準。”葛紅亮表示,與上一輪東盟擴員相比,東帝汶的加入是2007年《東盟憲章》簽署和2015年東南亞經濟共同體成立後第一次擴員。
葛紅亮介紹稱,東盟接納東帝汶成爲第十一個成員國,是東南亞和東盟組織的持續擴大。在大國競爭和世界面臨變革的背景下,東盟需要壯大自身、增強地區影響力。此外,東帝汶此前遊離在東南亞以外也並非東盟所願。東帝汶成爲東盟成員國,這種變化有助於東南亞地區在大國競爭下保持穩定。“東帝汶的加入也可擴大東盟的國際影響力,例如東帝汶可成爲東盟與葡語國家組織建立對話關係的橋樑。”
“東帝汶加入東盟,對東盟擴大國際影響有一定幫助。”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教授於鐳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東帝汶入盟可增強東盟在地區治理中的中心性和主導性份量。以前東帝汶遊離東盟之外,是東盟一體化的一根‘釘子’,現在完全融入東盟,可增強東盟在地區治理中的合法性。”
於鐳介紹稱,東帝汶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東南亞新興國家工業化發展速度很快,因此對東帝汶的資源需求增長很快。“東帝汶入盟後,有利於東盟的能源安全,也有利於東盟去美元化行動和一體化合作。”
葛紅亮對《環球時報》表示,東帝汶是東南亞最年輕的國家,規模小、發展能力弱,融入強大區域性組織可獲更好發展。其次,東帝汶獨立後,一直有參與地區和國際合作的意願,且其周邊有澳大利亞、印尼兩大強國,處於強國夾縫中的東帝汶進一步發展需要強大外部支持。在成爲東盟成員國之前,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對東帝汶已有實際支持,東帝汶成爲成員國後,東盟成員國對其的支持會進一步加大。
於鐳表示,東帝汶一直是印尼和澳大利亞爭奪的焦點,這對東南亞地區穩定和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此前,澳大利亞政治地理一直將該國劃入太平洋島國範圍,而不是東南亞,這反映出外域大國對東南亞地區穩定和一體化發展的不同意圖。東帝汶加入東盟有利於該國同印尼和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有利於抵制外部國家對東南亞和東盟的影響和挑動。”
中國外交部官網今年8月份發佈的信息顯示,中國與東盟自1991年開啓對話進程。經過30多年共同努力,雙方政治互信明顯增強,各領域務實合作成果豐碩。雙方都認爲中國東盟關係已成爲東盟同對話夥伴關係中最富內涵、最具活力的一組關係,發展前景廣闊。經濟上,2024年,中國東盟貿易總值爲6.9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0%,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9%,雙方連續五年互爲第一大貿易伙伴。
對此,葛紅亮表示,相比此前中國與東帝汶兩國之間的雙邊合作,東帝汶成爲東盟成員國後,中國與東帝汶之間會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成爲東盟成員國後,東帝汶將恪守東盟的各項制度,同時也可獲得東盟框架下所帶來的各類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