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媒聚焦中國“十五五”藍圖:保持政策連續性,加大推動自立自強

【環球網綜合報道 記者 姜藹玲 索炎琦 張倩 閆珮雲 張江平 李颯】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發佈。公報指出,全會高度評價“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大原則,闡明瞭發展的主要目標,進行了十二項重大部署。隨着“十五五”新徵程即將開啓,世界的目光正投向北京,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對“十五五”藍圖予以關注與評析。

英國路透社注意到,“十五五”時期中國誓言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該媒體評論稱,當前國際大背景下,中國在未來將繼續尋求更好的政策平衡。此外,路透社援引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的話稱,公報的亮點之一是提到“投資於人”。路透社還認爲,中國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已構建起精密的國內供應鏈體系,並在多個領域佔據全球主導地位。這也使中國在與美國進行貿易競爭時有了更強的信心。

英國《金融時報》關注公報中提到的“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金融時報》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伯特·霍夫曼對公報的評論說,“我認爲它有很大的連續性,變化不大。”霍夫曼說,這種對連續性的強調帶有“戰術”意義,“世界上發生了很多事情,動盪不安,但中國仍在繼續實施其社會主義現代化計劃”。

美聯社援引倫敦國王學院中國與東亞商業高級講師孫欣的話稱,“公報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它強調的連續性遠多於變化。”報道還援引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的話表示,與“十四五”規劃相比,中國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動技術自力更生、收入再分配以及進一步向清潔能源轉型。吳卓殷稱,在當前國際經貿環境下,中國通過轉向其他市場成功保持了出口增長,公報的發佈表明中國政府有信心利用國內政策工具應對外部威脅。

美國彭博社聚焦公報中提到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強大國內市場”這兩項內容及相關細節,稱中國要在使國內經濟免受外部壓力影響的同時,打造可持續的增長引擎。針對公報中提到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彭博社評論稱,這反映了在西方對高新技術施加出口限制的情況下,中國正提高生產力、實現自力更生。針對公報中提到的“提振消費”,彭博社稱,經濟學家長期認爲,這一舉措對於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更均衡增長至關重要。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爲,在中美競爭日益加劇情況下,中國“新五年規劃強調了自力更生和發展先進製造業”。

烏克蘭“Unn.ua”網站23日關注公報,該媒體稱,中國將在“十五五”時期重點關注科技自立自強和創新,並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俄羅斯“spbvedomosti.ru”網站23日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報道稱,預計中國將採取措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日本《日經亞洲》報道認爲,公報表明,中國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自力更生,這與將於今年結束的現行五年規劃相一致。

韓國《首爾經濟》報道稱,在中美貿易戰持續、雙方在尖端技術領域不斷加大競爭力度的背景下,此次揭示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四中全會受到更多關注。韓國《每日經濟》分析認爲,中國在此次會議上提出的未來五年發展藍圖,被視爲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尖端產業領域與美國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所採取的應對舉措。報道同時稱,有觀點認爲中國意在通過降低對西方技術的依賴,以突破美國在半導體等多個領域對華實施制裁的限制。

荷蘭跨國金融服務公司的金融分析部門ING Think稱,公報體現出中國政策的核心關注點基本保持不變,現代化、創新、自力更生與擴大內需依舊是核心議題。ING Think分析稱,市場高度關注公報提到的“擴大內需”部分。此外,公報基調積極,宏觀層面的方向性指引,如改善民生、促進供需良性循環、大力提振消費、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等話題,均爲積極主題。

ING Think總結稱,公報顯示,在當前階段,“十五五”規劃很可能延續此前多次向市場傳達的宏觀戰略方向。中國正穩步推進製造業升級、價值鏈躍升,並以科技創新與消費升級作爲未來增長的雙引擎。轉型之路鮮有捷徑,但對中國邁向發展新階段而言,這種轉型終究不可或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