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打擊“販毒船”擴至太平洋,赫格塞思將涉嫌販毒人員稱爲西半球的“基地組織”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徵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當地時間22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宣佈,美軍當天和此前一天在太平洋東部國際水域對涉嫌運毒的船隻發動襲擊,打死5人,美軍沒有傷亡。據美聯社23日報道,自今年9月以來,美軍共發動9次類似襲擊,至少37人死亡。不過,此前7次襲擊都發生在加勒比海地區,最新襲擊首次發生在南美洲的太平洋一側。這標誌着美國政府以打擊販毒爲名開展的海上軍事行動,其範圍已從大西洋地區擴展至太平洋地區。

赫格塞思22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襲擊事件的視頻,兩段視頻都顯示船隻在水中移動,隨後被擊中並被大火吞沒。他表示,美國國防部在特朗普總統指示下實施了這一行動,被擊沉船隻“由美國政府認定的恐怖組織操控,在東太平洋從事毒品販運”。此外,赫格塞思還將“9·11”事件後美國宣佈的反恐戰爭與美國政府的打擊販毒行動進行比較,並將這些涉嫌販毒的人員稱爲“西半球的‘基地組織’”。他說:“就像‘基地組織’對美國發動戰爭一樣,這些販毒集團也對美國邊境和人民發動戰爭。美國不會寬恕他們。這些襲擊將持續下去,日復一日。”

特朗普22日爲此次襲擊辯護,聲稱美國正與販毒集團進行“武裝衝突”,並稱這些犯罪組織是非法武裝。當被問及最新的船隻襲擊事件時,特朗普堅稱:“我們有合法權利,被允許這樣做。”他還表示,類似的襲擊最終可能會在陸地上發生,如果行動擴大到陸地目標,白宮“可能”會向國會解釋其行動,但他堅稱“我們不必這樣做”。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稱:“如果不想看到販毒船爆炸,就停止向美國運送毒品。”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2日稱,雖然美國大部分因吸毒死亡的案例都與芬太尼有關,但這種毒品是通過陸路從墨西哥運輸至美國的。委內瑞拉是主要的毒品中轉地,而東太平洋(而非加勒比海)纔是可卡因走私的主要地區。哥倫比亞和祕魯位於東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生產國。

五角大樓尚未公佈最近兩次襲擊中有關船上人員國籍的信息,赫格塞思也並未說明相關“販毒集團”名稱。英國《衛報》22日稱,中央情報局提供了用於美軍實施襲擊的大部分情報。這意味着,用於選擇襲擊目標的大部分證據幾乎肯定會被保密。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布盧門撒爾22日對最新的襲擊缺乏信息感到震驚。他說:“擴大軍事行動的地理範圍只會加劇美軍的違法和魯莽行爲,而且沒有任何法律或實際依據。”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2日報道,赫格塞思19日稱,哥反政府武裝組織“哥倫比亞民族解放武裝”擁有並運營“販毒船”,但該組織已經否認。

哥倫比亞和美國的關係近日驟然緊張。除了襲擊哥倫比亞船隻,特朗普還威脅對哥切斷援助、加徵關稅。西班牙《國家報》稱,特朗普22日再次攻擊哥總統是“毒品頭子”,說他是 “惡棍”,並威脅可能對其及哥倫比亞“採取非常嚴厲的行動”。他表示已切斷對哥倫比亞的所有援助。哥駐美國大使丹尼爾·加西亞-培尼亞22日告訴法新社,特朗普的威脅“不可容忍”,美方指控“毫無依據”,正將兩國“超過200年的歷史性關係”置於危險之中。

《華爾街日報》22日報道稱,佩特羅正“享受”與特朗普對抗。佩特羅利用與美國在打擊所謂販毒船隻問題上的衝突,把自己塑造成了“對抗華盛頓巨人歌利亞的大衛”。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哥倫比亞政治的專家傑夫·拉姆齊說:“佩特羅一直迫切希望將自己塑造成拉美抵抗特朗普的代表人物,特朗普遂了他的願。”哥倫比亞保守派總統候選人卡德納斯敦促美國放棄徵收關稅的想法,因爲這會給佩特羅“將自己描繪成受害者的藉口”。

對於美方對哥倫比亞的干涉,近日拉美多國領導人以及地區組織強烈譴責。“‘門羅主義’如今又捲土重來。”《華爾街日報》23日稱,從襲擊販毒船到向委內瑞拉領導人馬杜羅施壓,美方將西半球置於其外交政策的中心,企圖稱霸美洲。針對從哥倫比亞到巴西等國,白宮懲罰了對其持批評態度的那些領導人——採取吊銷簽證以及實施制裁等措施。被針對的拉美國家名單正迅速擴大。美國對美洲的控制既依賴經濟手段,也憑藉武力威脅,包括在該地區進行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軍事集結。拉美領導人稱,華盛頓正在復興“美國帝國主義”。

“特朗普敲響戰鼓,威脅對委內瑞拉採取直接軍事行動。”《華盛頓郵報》23日報道說。而面對美國的威脅,馬杜羅22日宣佈,委內瑞拉在全國各戰略要地部署了超過5000枚“針-S”防空導彈。他表示,這些導彈用於保障和平、穩定與安寧,其威力“不言自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