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荷蘭方面近日釋放信號,將尋求與中方會面,商討解決安世半導體當前陷入的“僵局”。這一事件不僅牽動中荷經貿關係,也使全球汽車芯片供應鏈面臨不確定性。
據路透社報道,荷蘭經濟事務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19日在一檔節目中表示,中方認爲荷蘭與美國聯手干預安世半導體事務,但荷方政府此次行動的目的,是爲防止安世前中國籍首席執行官將業務及知識產權轉移出歐洲。卡雷曼斯稱,中國汽車製造商同樣需要安世半導體的芯片,荷中應共同解決這一問題。據他透露,荷蘭外交官正積極斡旋,他本人將在幾日內與中方主管官員會面,“此事已上升至最高層級討論”。
安世半導體陷入的“僵局”源於美國9月29日發佈的所謂“穿透規則”。此後,荷蘭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介入安世半導體內部事務,引發連鎖反應。安世公司全球業務及治理架構受到衝擊,並於本月17日傳出中國區員工被停薪、系統權限中斷的消息,企業經營受到影響。
10月19日,安世半導體中國公司發佈《安世中國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以正視聽”。公開信中寫道,在任何時候,安世國內公司都是獨立經營、決策的中國企業。信中還強調,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如常,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董事會和管理層始終全力保障公司正常運轉,不會允許外部力量影響公司運營或損害員工利益。
隨着安世事件持續發酵,全球汽車產業鏈開始承壓。路透社報道稱,雖然安世半導體並非生產最尖端芯片的企業,但其產品種類多、產量大、應用廣泛,尤其在汽車電子領域地位關鍵。安世主要在德國生產芯片,在中國完成封裝後銷往全球汽車廠商。業內擔心,如果“僵局”持續,短期內無法找到替代方案,全球車企可能面臨供應短缺甚至停產風險。
美國汽車創新聯盟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博澤拉表示:“若汽車芯片運輸不能迅速恢復,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汽車生產將受衝擊,並可能波及其他行業。我們呼籲儘快解決問題,確保美國及全球汽車製造業正常運轉。”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16日表示,美方的“穿透規則”是加害中企的始作俑者,希望荷方堅持獨立自主,能夠從維護中荷經貿關係、維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穩定出發,尊重客觀事實,堅持契約精神和市場原則,糾正錯誤做法,切實保護中國投資者正當權益,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周密2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荷蘭想要解決問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而不是在美國的脅迫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同時更要遵守雙方企業間形成的契約與普遍的市場原則,與中方通過磋商妥善解決分歧。周密認爲,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在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強的大背景下,更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更齊全的產業鏈,牢牢把握科技發展的自主性和主動權,爲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更加牢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