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前總理:推動中歐合作並不容易,但我們除了合作別無選擇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李萌】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日前在北京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下,推動中歐合作並不容易,但我們別無選擇,必須這麼做。

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全球領導力學院承辦的“明德戰略對話(2025)” 10月17日在北京舉行。羅馬諾·普羅迪在會議場邊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作出上述表態。普羅迪於1996年至1998年、2006年至2008年兩度出任意大利總理,被譽爲“意大利工業經濟學派”的奠基人之一。

普羅迪對《環球時報》等記者表示,他堅信中歐合作不僅有利於彼此的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的福祉。中國和歐洲是全球合作最重要的參與者。只有開展對話,中歐才能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在過去幾十年裏,中歐從來不是敵人。即使不能成爲‘兄弟’,我們也應該努力成爲‘好表兄弟’,以實現更好的合作。”

普羅迪17日在“明德戰略對話(2025)”發表演講時表示,希望中國和歐盟進行更好的合作。今天,中國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中國也越來越站到世界的中心。回顧過去,全球各國特別是中國實現了高速發展,中國已在太陽能、電動汽車等新興領域成爲了重要領軍者。中國擁有大量優秀的工程師,私營經濟活躍且積極創新,並日益國際化。他特別強調,中國的市場龐大,發展特色鮮明,這些獨特優勢都是重要的資產。

這名意大利前總理表示,當前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並存,世界出現分裂,我們需要共同審視造成這一局面的深層原因。如今國際組織面臨挑戰,貿易受阻,合作減少。在此背景下,全球化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美國、歐盟等國家更應加強協作。雖然各國背景不同,但要努力建立“表兄弟”式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中國現代化進程獨特而迅速,基建發展成果突出,在多個領域從追隨者轉變爲引領者。面對當下政治因素給技術發展帶來的阻礙日益嚴重的情況,各國應共同努力跨越政治分歧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認爲,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來推動新一輪全球化。”普羅迪在接受《環球時報》等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這並不容易,因爲不同的國家有着不同的傳統、利益和目標,這種(新的)聯繫必須在尊重各國具體情況和特性方面保持很大靈活性。”

“明德戰略對話(2025)”以“中國式現代化,全球化新動能”爲主題,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意大利、波蘭、德國等多國的前政要、知名學者、意見領袖與媒體代表,圍繞“中國經濟與全球發展:增長、開放與安全”和“AI時代與數字文明:合作還是較量?”兩項議題,共同探討世界變局下的全球治理、技術革命與人類未來發展。在出席論壇前,各國嘉賓深入上海、浙江等地開展調研,走訪中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標誌性企業與示範區,感知中國發展脈動。

論壇上,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還發布了五項重磅研究成果,包括《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全球2050評估與未來展望》研究報告以及四部新書:《歐美學術界感知中國式現代化——明德戰略對話2024》《國際激烈角鬥中的中國——對話16位美歐俄知名專家》《世界看新時代中國2025》和《國家複利式發展與中國發展優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