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十五天,這是該國時隔近7年再度陷入政府“停擺”困局。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今日美國報》等媒體擔憂,國會關於重啓政府的磋商仍無實質性進展,隨着“停擺”進入第三週,其對民生與經濟等層面的衝擊正持續擴散。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表示,此次“停擺”可能會成爲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參議院八次表決均未通過
美國聯邦政府此次“停擺”始於10月1日,直接原因是參議院未能在聯邦政府資金耗盡前通過新的臨時撥款法案。按照美國法律,國會若無法通過預算案,政府將關閉非核心機構、暫停“非必要服務”,相關僱員停發工資以縮減開支,即所謂政府“停擺”。
在美國政治極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兩黨對峙愈發激烈且呈現多維博弈特徵。民主黨與共和黨在醫保相關福利開支等核心議題上互不讓步,妥協前景渺茫。10月14日參議院復會後,就衆議院通過的撥款法案再度投票,結果爲49票支持、45票反對,6名參議員未參與投票。這是參議院第八次否決該法案,該法案此前已7次表決,均未達到通過所需的60票門檻。共和黨雖以微弱優勢控制參衆兩院,但在參議院仍需5名民主黨議員支持才能推動法案落地。而民主黨明確表態,除非延長醫療保險稅收抵免,否則不會支持重啓政府。
兩黨相互指責的輿論戰正不斷升級。邁克·約翰遜10月13日指責民主黨“玩弄代價高昂的政治把戲”,衆議院民主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則回擊,“共和黨我行我素,民主黨隨時願意談判”。更具戲劇性的是,白宮官網首頁最上方掛着一行字,對“民主黨人害政府關門時長”進行精確到秒的“計時”,將政治博弈具象化爲輿論攻擊工具。
從歷史上看,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成爲兩黨預算博弈的常見結果。依據美國1974年通過的《國會預算和截留控制法》,新財年(每年10月1日起)前國會未通過預算案或臨時撥款法案,政府即需啓動“停擺”程序,這一規則本爲約束政府開支,如今卻逐漸淪爲黨派鬥爭工具。至今,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發生超過20次。其中,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因邊境牆資金爭議,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持續35天,創歷史最長紀錄。當前美國的政治僵局,引發諸多民衆的不滿。美國《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近2/3受訪者認爲國家分裂嚴重,已無法解決自身問題。
多項公共服務陷入停滯
隨着聯邦政府“停擺”持續,其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已從政府系統蔓延至民衆日常生活,多項公共服務陷入停滯,弱勢羣體首當其衝,國際遊客等羣體亦受波及。
交通領域,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短缺引發大規模航班延誤。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過去一週,科羅拉多州丹佛國際機場、新澤西州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華盛頓特區里根國家機場等多地,數千架次航班因空管人員不足而延誤,其中加州好萊塢伯班克機場曾出現6小時空管人員空缺的情況。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透露,“停擺”導致空管人員被迫無薪工作,他們需在保障航班安全的同時操心賬單支付,甚至考慮兼職養家。
大批聯邦政府僱員被迫停薪休假,白宮10日宣佈政府裁員已陸續啓動。財政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教育部等7個聯邦機構已向4000多名員工發出裁員通知,解僱將於60天后生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顯示,約75萬名聯邦僱員被迫休假,另有數十萬人需無薪工作。隨着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十五天,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正爲更多裁員做準備。
美國公共服務與社會援助體系也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難。美國史密森學會旗下的博物館、研究中心及美國國家動物園等已宣佈關閉。來自加拿大的遊客傑夫·沃爾什本計劃前往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卻只能面對關閉公告,他失望地表示“沒想到政府會這樣關門”。此外,美國國稅局納稅人諮詢熱線停用,環境保護署、交通部審批停滯,依賴聯邦資金的“食品銀行”也陷入困境。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目前全美各地的“食品銀行”都在囤積物資。費城“共享食品計劃”已失去850萬美元聯邦支持,該機構執行董事喬治·馬蒂西克表示,在費城爲飢餓人羣提供援助已變得愈發困難。
美國科羅拉多州“家園防線軍事網絡”執行董事凱特·哈滕表示,軍人及退伍軍人諮詢量激增,“多數人既擔心食物短缺,也害怕無力支付房貸車貸”。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約翰·圖恩說:“全美大多數家庭都已受到‘停擺’影響,更多人將無薪可領。”
經濟決策出現“數據盲區”
聯邦政府“停擺”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從短期產出損失到長期預期擾動,多領域均面臨壓力。據美國摩根大通集團分析指出,聯邦政府每“停擺”一週,美國年化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降低約0.1%;若持續時間超預期,還將通過市場情緒產生額外衝擊。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顯示,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的35天停擺導致經濟產出減少110億美元。
美國智庫兩黨政策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威廉·霍格蘭表示,“當薪水開始斷髮,人們在購物、育兒、購買基本生活物資方面的支出就會受影響,而這時候‘停擺’的影響就會超出政府工作人員羣體,波及更多人。這種影響是逐步顯現的,會隨着時間推移愈發嚴重。”
伴隨着聯邦政府“停擺”,美國經濟決策出現“數據盲區”。包括美國勞工統計局在內的聯邦機構暫停運作,就業報告、消費者價格指數等關鍵數據延遲發佈。摩根大通指出,這給正考慮10月降息的美聯儲帶來困擾,其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費羅利直言這將給經濟決策帶來極大挑戰。該集團全球利率策略主管傑伊·貝里警告,“停擺”延長可能模糊市場對後續降息的預期,加劇波動。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10月13日表示,情況越來越嚴重,政府“停擺”開始影響實體經濟,影響民衆生活,不僅導致農民援助停滯,更讓企業因數據缺失難以規劃。
(本報華盛頓10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