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電影關稅加速美國軟實力衰弱,亞洲迎頭趕上

日本《日經亞洲》10月12日文章,原題:特朗普的電影關稅威脅加速了美國軟實力的衰落  美國總統擬對在外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的提議近日再度浮出水面。該提議最初於5月宣佈,當時娛樂類股票曾下跌約5%。美國政府將娛樂業作爲關稅武器的做法,正在加速美國文化的衰落,而亞洲內容創作者趁勢崛起,填補這一空白。

事實上,該提議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爲電影屬於知識產權範疇,並非實體商品。特朗普試圖“保護”的美國電影行業,曾在2023年爲美國帶來15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他忽視了娛樂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爲美國帶來的軟實力效益。有報告顯示,全球電影票房支出約佔整個娛樂產業收入的1%。真正的利潤來自流媒體、遊戲、授權和商品銷售——在這些領域,界定“外國製造”是極其複雜的。

就連角色也體現了這一點。在不少影視作品中,主角被刻意模糊了種族和文化背景,不屬於任何特定的民族,讓全球觀衆都能在故事中照見自己的影子。日本動漫以極少的實體制作在全球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2025年,《鬼滅之刃:無限城堡》以2000萬美元的預算成爲全球第六大票房影片——這筆預算相當於傑克·布萊克或傑森·莫瑪在《我的世界:大電影》中的片酬,但前者票房遠超後者。

美政府此前已對包括電影周邊商品在內的部分國家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要知道,玩具和角色周邊等商品帶來的收入往往超過電影票房本身。日本動畫協會的相關數據顯示,動漫周邊商品的價值約爲流媒體的3到4倍。如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知識產權商品都變得更加昂貴,因此,對電影加徵關稅不僅損害了知識產權價值鏈的兩端,也未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美國電影業面臨的真正挑戰並非“外國的竊取”,而是經濟層面的困境。由於製作成本飆升,洛杉磯的攝影棚成本比多倫多、倫敦或布達佩斯的同類設施高出30%到50%。爲尋求更低成本和稅收優惠,美國電影公司紛紛前往海外,導致約1.8萬個影視製作崗位流出美國。

“電影關稅”的真正荒謬之處在於,娛樂產業是美國最持久的影響力來源,軟實力的影響力遠比軍事力量更深遠,好萊塢在傳播美國價值觀方面所做的貢獻比任何一艘航空母艦都要大。如今,兩大不可逆轉的趨勢當下正在瓦解好萊塢的壟斷地位:互聯網的普及打破了發行壁壘,全球觀衆可以通過流媒體直接觀看韓劇、日本動漫和寶萊塢電影等。與此同時,人口結構的變化催生了對多元化故事的需求,觀衆不再滿足於在美國敘事中永遠扮演次要角色。

美政府徵收電影關稅的提議,或許會加速美國在全球娛樂領域中主角地位的終結,亞洲國家正乘勝追擊。11部韓劇入圍網飛2025年全球百佳劇目。防彈少年團等韓流明星在美國體育場館的門票銷售一空。電影旅遊業推動日本入境遊客數量創歷史新高。韓語和日語已成爲美國青少年的流行語言。韓國電影《寄生蟲》榮獲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展現了亞洲故事在全球的接受度不斷提高,但這僅僅是亞洲敘事崛起的一部分。美國信譽的崩盤爲其他國家提供了戰略空間。好萊塢因不確定性而陷入停滯時,亞洲的新晉力量完全可以大膽行動,洽談更有利的流媒體合作協議,吸引優秀人才並加大產業投入。(作者道格拉斯·蒙哥馬利,任伊然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