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演員“出道”攪動好萊塢,下個“斯嘉麗”誕生?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近日,一則“人工智能(AI)演員即將出道”的新聞攪動了整個好萊塢。這名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女演員成爲媒體和從業者爭議的焦點,尤其是演員們如臨大敵——這背後反映的不僅是真人演員是否會被虛擬演員取代的焦慮,還有流媒體時代傳統娛樂產業如何面對科技飛速發展的博弈。

“這個看上去天真無邪的女性形象卻激起了憤怒”

據美國《綜藝》報道,在不久前的蘇黎世國際電影節上,Particle6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琳·範德爾凡爾登宣佈,其公司旗下一個名爲蒂莉·諾爾伍德的“AI演員”即將出道並簽約經紀公司。然而,“這個看上去天真無邪的女性形象,卻激起了憤怒、焦慮、迷戀和慾望。”《綜藝》評論稱,在2023年好萊塢大罷工之後,蒂莉·諾爾伍德再度引發好萊塢對於人工智能的擔憂。“要知道在這兩年裏,AI視頻技術飛速發展,效果越來越逼真,數十家AI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創業團隊爭相製作人工智能大片。”

成立於2015年的Particle6,近幾年轉型爲一家產出AI內容的公司,創始人範德爾凡爾登原是一名擅長製作惡搞視頻的演員和網紅博主,如今轉型幕後製作,瞄準AI演員這一市場。今年7月,Particle6曾推出由AI演員諾爾伍德“主演”的搞笑短片,並申請了社交媒體賬號,打造具有親和力的“人設”。爲了給諾爾伍德打造擬人的性格,該公司不僅使用了 Sora、ChatGPT等主流AI工具,還研發AI人格引擎讓她能自主響應,在商業層面也有代言、遊戲植入、粉絲互動等一系列策劃——範德爾凡爾登的目標是“把諾爾伍德打造成下一個斯嘉麗·約翰遜、娜塔莉·波特曼!”

事實上,與其他AI生成的虛擬人物相比,面容甜美的諾爾伍德在技術上並無太多新穎之處,之所以這次“震動好萊塢”,是因爲她“簽約經紀公司”這一商業操作被好萊塢視爲某種背叛——經紀公司本該站在真人演員一邊,怎麼能幫助AI來搶他們的飯碗?此外,諾爾伍德融合衆多女星特徵的容貌和表演,也讓演員們感到被冒犯,美國演員工會第一時間抗議:“諾爾伍德不是一名演員,而是由計算機軟件生成、基於無數專業演員作品訓練出的角色。”好萊塢女星艾米莉·布朗特驚呼,“這真是太可怕了!經紀公司請住手吧,不要剝奪我們的人際關係。”WME、Gersh等好萊塢主流經紀公司也紛紛表示,不會與這名AI演員“簽約”。

據英國《衛報》13日報道,一名蘇格蘭演員稱自己的形象被用於打造諾爾伍德,英國演員協會將爲她提供相關支持,威脅將採取行動抗議科技公司與娛樂公司在AI內容中未經許可使用其會員的肖像、形象及聲音。該協會還表示,越來越多會員投訴個人數據被濫用。

炒作噱頭還是真的威脅?

在AI動畫工作室“不可見宇宙”首席執行官崔希亞·比喬看來,“人們反應如此強烈的原因,正是聽說有經紀人居然會把AI演員作爲客戶,這才引發衆怒。”洛杉磯AI電影工作室Asteria創始人布里恩·穆瑟也認爲,“人們如此激動,恰恰體現了整個行業正處於相當緊張的時刻”。

在這些AI創業者看來,“諾爾伍德要簽約”更像是一個炒作噱頭,目前AI角色尚未真正威脅到真人演員的工作機會。依據上一輪好萊塢演員大罷工後簽署的協議,如果片方要使用虛擬合成的角色,必須通知美國演員工會,且目前好萊塢主流工作室使用的AI技術主要還是在增強視覺效果、優化前期製作等領域,並沒有急於使用AI演員。一些小型公司雖然能夠使用現成的AI工具,但其產物離好萊塢的主流需求仍有不小的距離。

好萊塢這些年不乏使用技術特效“虛構”演員的案例,例如在2019年的電影《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中,已故女星凱麗·費雪就在銀幕上“被複活”。如今隨着AI技術的發展,這種專業“奇蹟”用手機就能實現,這讓影視從業者們感到驚訝。

據美國CNBC近日報道,最新版的OpenAI Sora 2應用程序,只需用戶輸入提示詞就能免費生成短視頻。“我們嘗試了‘創造一個穿着黑色斗篷的超級英雄,正在從燃燒的建築中救一個女人’,有時生成的視頻效果很不錯,難怪會在演員、音樂人和其他創意產業從業者中引發新一輪焦慮。”

在美國“對話”網站看來,諾爾伍德這樣的AI女演員被創造出來並不奇怪,這種由程序生成的“演員”只是表面看上去像人類,但缺乏演員最需要的“人性”。可悖論在於,“對製片人、導演和電影公司來說,像諾爾伍德這樣順從、商品化的‘人物’,反而提供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前景:一名不需要限制私生活的‘演員’,也就不會私自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信息,引發令人不安的輿情風險了。”

片廠與AI平臺之間的“打地鼠遊戲”

好萊塢對AI技術又愛又怕,像迪士尼就一直在使用學習型人工智能來進行數據分析、優化流程,預判迪士尼樂園的人流高峯,幫助流媒體平臺向用戶推送定製內容等。但Sora這種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低使用門檻和高易用性,輕鬆超越了好萊塢的掌控,“這也就是爲什麼網上出現海量以小羅伯特·唐尼爲主角的AI視頻。哪怕唐尼本人反對片廠使用其肖像作爲AI素材,也攔不住那些網友。”

《福布斯》分析稱,迪士尼這樣的大廠也嘗試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3年漫威劇集《祕密入侵》開場動畫中使用過,但其在遭遇強烈批評後更加謹慎,在法律層面限制旗下角色被人工智能使用,甚至給AI初創公司發去律師函,“但爲時已晚,‘AI精靈’已經出籠了。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模仿者的速度永遠比‘執法者’更快,即使有一個AI平臺依從了片廠的要求,另一個平臺也會跳出來。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打地鼠遊戲’,尤其是在流媒體平臺興起之後,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