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困局,法國成歐洲“末節車廂”?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法國新政府當地時間14日向國民議會提交了2026年財政預算草案。法國媒體稱,經過數週的政治危機,法國迎來關鍵時刻。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稱,最新版本的預算草案大量借鑑了前總理貝魯此前的計劃,但縮小了財政支出削減幅度。法國政府計劃在2026年削減財政支出約350億歐元,低於前任貝魯政府提出的438億歐元削減目標,總理勒科爾尼還表示可以接受將公共赤字降至佔GDP的5%,也高於貝魯政府提出的4.6%。《紐約時報》14日報道稱,自去年夏季以來的多次政府改組已對法國經濟造成損害,法國亟須在年底前通過2026年預算案,以重振投資者、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勒科爾尼的預算草案針對大企業將實施“定向且非常規”的增稅,小微企業則享受減稅。同時還涉及公共部門大規模裁員、養老金髮放凍結以及年收入超25萬歐元人羣的臨時附加稅。不過飽受爭議的“祖克曼稅”並未被囊括進草案。最受關注的是勒科爾尼宣佈暫停退休制度改革直至2028年1月,這項改革此前遭到在野黨的強烈反對。不過他也警告,暫停改革將增加財政壓力,預計2026年新增支出約4億歐元,2027年增至約18億歐元。

法廣報道稱,此次的預算草案依舊不是很受歡迎。據路透社14日報道,法國財政監督機構國家公共財政高級委員會(HCFP)表示,政府的2026年預算計劃基於樂觀的經濟假設,預期收入和支出節省措施很有可能落實不到位,若新政府再次垮臺甚至根本無從實施。目前法國兩大在野黨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和極左翼的“不屈法國”13日分別對勒科爾尼政府提出彈劾動議,國民議會將於16日上午審議相關動議。

遲遲無法通過的法國預算草案已成爲歐洲的政治焦點,背後是法國經濟面臨的巨大債務危機。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24年法國預算赤字接近歐盟規定的3%上限的兩倍,債務佔GDP比率正逼近118%,在歐盟成員國中高居第三。爲了讓公共財政重回正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不到兩年內已委任五位總理着手削減赤字。但由於失去對議會的控制權,加之反對黨強烈抵制預算削減計劃,政府接連垮臺。政治動盪反過來又抑制經濟增長,推高法國借貸成本,加劇投資者的謹慎情緒。《紐約時報》報道稱,投資者表示對現在投資法國需三思。法國經濟去年已開始放緩,增長率從2023年的1.4%降至1.2%。根據法國央行預測,今年經濟增速預計將驟降至僅0.6%。除了全球經濟降溫及美國關稅影響外,法國日益難以治理的觀感亦是因素之一。

法國央行行長德加洛上週表示:“法國曆來是歐洲的火車頭,如今卻成了末節車廂。”14日他再次表示,法國需要大幅削減支出以減少赤字,該赤字正加劇政治動盪並撼動債券市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