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細節披露!涉半導體企業,美國被爆曾施壓荷蘭更換中國CEO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經外媒披露,荷蘭凍結中企子公司安世半導體的幕後推手美國浮出水面。路透社14日報道稱,荷蘭法院當天公佈的一項裁決文件顯示,隨着美國不斷升級施壓,荷蘭政府強制接管了上述中資企業。

報道稱,安世半導體的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2024年12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上個月美國政府進一步擴大範圍,將清單內企業控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也納入其中,實施相應限制,安世半導體未能倖免。

荷蘭法院的文件顯示,美國商務部官員與荷蘭外交部6月12日的會議記錄表明,美方曾不斷施壓,要求安世半導體撤換其中國籍CEO張學政,以確保該公司不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文件援引雙方會議紀要稱,“幾乎可以確定的是,若要符合‘實體清單’豁免資格,(安世半導體)必須更換現任CEO。”

美國《華爾街日報》15日據上述文件曝光了更多的幕後細節。在聞泰科技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不久,一名荷蘭政府官員就致信安世半導體的西方高管,稱安世半導體必須擁有“獨立於黑名單上的股東的運營獨立性”。荷蘭官員後來還告訴安世半導體,即將擴大的美國貿易限制可能會導致該公司業務受限,除非採取措施限制“向中國轉移知識和能力”。

報道認爲,荷蘭政府官員試圖將安世半導體業務與中方隔離開來,一方面是爲了回應荷蘭國內關切,一方面也爲了避免被美國拉入黑名單。

外媒報道稱,9月底,荷蘭經濟事務部從聞泰科技手中接管了安世半導體。第二天,荷蘭法院批准一項緊急申請,暫停聞泰科技創始人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的CEO職務,並將聞泰科技持有的安世半導體股份(減去1股)託管給外部第三方。

“發生在安世半導體的接管和罷免事件,凸顯出美中緊張關係對整個科技行業的影響,也表明美國正毫不避諱地利用其貿易實力拉攏盟友站隊。”《華爾街日報》評論說。

上海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站一位不具名諮詢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某種意義上,荷蘭政府對安世半導體的干預可以被看作是美國擴大制裁後引發的首個行業震動,也是荷蘭在半導體領域首次動用《物資供應法》的標誌性案例,顯示出其希望重新掌控企業戰略決策權,並謀求在所謂國家安全框架下對中資企業施加結構性制約。

該專家告訴記者,荷蘭的司法託管與治理干預雖然改變了控制權的行使方式,但並未改變聞泰對安世的股權所有權這一核心事實。安世半導體能否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制裁豁免仍然面臨着重重法律挑戰。他認爲,荷蘭政府一意孤行,以“獲得美國許可”爲籌碼和藉口,要求中資進一步讓位甚至退出,就是要達到強化安世半導體“歐洲屬性”的目的。

“深層來看,這更折射出歐盟在高端技術領域‘去風險化’與‘技術主權’敘事的實踐化嘗試。荷蘭政府藉助美國施加的外部壓力,重塑對戰略性半導體企業的實際控制,也是在向華盛頓與布魯塞爾釋放信號:歐洲在關鍵技術安全問題上,願意主動配合,甚至提前佈局。”該名專家表示。

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就安世半導體相關問題再次強調,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針對特定國家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中方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