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威脅不買中國“食用油”?專家:沒實際意義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4日在社媒平臺上稱,中國“故意不購買美國大豆,給美國豆農造成困難”,這構成“經濟敵對行爲”。他補充說:“我們正在考慮終止與中國在食用油及其他貿易領域的業務往來,以此作爲報復。例如,我們自己可以輕鬆生產食用油,我們不需要從中國購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相關問詢時表示,中方在處理中美經貿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雙方應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協商解決有關問題。

彭博社、路透社認爲,特朗普所謂“食用油”應爲廢棄食用油,美國進口該商品的目的是將其用於製造生物燃料。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美廢棄食用油出口創下127萬噸的紀錄,佔中國廢棄食用油出口總量的43%,價值達11億美元。但今年該產品對美出口量大幅下跌,前8個月出口量驟降65%,僅爲29萬噸左右。

彭博社稱,特朗普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美國農民們正苦於大豆滯銷,美國政府曾表示要通過一攬子援助計劃緩解豆農壓力,不過該計劃因政府停擺而受阻。許多美國豆農也強調,他們更希望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不是接受救濟。

美媒提到,廢棄食用油進口去年就在美國掀起了討論,有分析認爲,其阻礙美國大豆壓榨規模的擴大,並取代大豆油成爲美國生物燃料領域的主力。

美國問題專家呂祥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物燃料並非本屆美國政府的發展重點,且其成本高昂,整體仍屬於實驗性產業,無論進口量增減,對兩國貿易關係的實際影響都較小。呂祥補充說,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對美廢棄食用油出口量較同期已大幅下降,在這一背景下仍拿此事說事,幾乎沒有實際意義。(丁雅梔)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