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美國瑰寶”黛安·基頓去世,梅姨、小李子等衆星悼念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1日,曾出演《教父》《安妮·霍爾》《馬文的房間》等經典影片的演員黛安·基頓(Diane Keaton)猝然與世長辭,享年79歲。

黛安·基頓從影近六十載,近年依舊不斷有新作問世,可以說其演藝生涯一直持續至生命盡頭。她曾憑藉《安妮·霍爾》拿下一座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小金人,還以《烽火赤焰萬里情》《馬文的房間》《愛是妥協》三度獲得提名,2017年榮膺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安妮·霍爾》劇照

據美國媒體報道,黛安·基頓的身體狀況在近幾個月急轉直下,已有一段時間未曾出現在公衆視野之中。此外,今年3月,她在洛杉磯的宅邸也忽然掛牌出售。不過,基頓對個人隱私向來不事張揚,家人目前也未對外公佈其具體死因。

距離羅伯特·雷德福過世不足一個月,如今又傳出黛安·基頓離世的消息,美國演藝界乃至世界影壇也再度陷入哀痛之中,那個衆星璀璨的“新好萊塢”黃金時代似乎真的漸行漸遠了。與她有過多次合作的演員羅伯特·德尼羅在接受《好萊塢記者》採訪時表示,“聽到黛安去世的消息,我非常難過。我很喜歡她,她離開的消息讓我完全措手不及。沒想到她會就此離開我們。我們會想念她的。願她安息。”

而曾與基頓共同出演《馬文的房間》一片的梅麗爾·斯特里普也發文表示,基頓是“我們美國的瑰寶,是形象永不褪色的非凡女孩,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她的離去令人震驚,但她的笑容、她的風格以及她獨特的精神,將永遠活在電影裏,活在我們心中。”

此外,與這兩位好萊塢前輩合演《馬文的房間》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與基頓合演《前妻俱樂部》的貝蒂·米德勒,與她合演《讀書會》的瑪麗·斯汀伯根和簡·方達,演員本·斯蒂勒、維奧拉·戴維斯,導演保羅·費格等也都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達哀思。

黛安·基頓1946年1月5日出生在洛杉磯。學生時代,她就對演戲很有興趣。大學只念了一年,便選擇輟學,遠赴紐約逐夢。

在紐約,黛安·基頓從舞臺起步,正是在出演百老匯喜劇《呆頭鵝》(Play It Again, Sam)時,認識了該劇的編劇兼男主演伍迪·艾倫。她不僅憑藉這次演出,獲得託尼獎提名;還在排戲期間,與伍迪·艾倫成了戀人。兩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分手之後,仍是無話不談的好友。近年來,伍迪·艾倫遭好萊塢封殺,基頓也依然站在他這一邊,是好萊塢少數敢於公開力挺他的電影人之一。

而黛安·基頓與伍迪·艾倫在電影創作上也是互相成就。她曾表示,伍迪·艾倫身上最吸引她的就是獨一無二的幽默感。從1971年至1993年,她和伍迪·艾倫合作了八部電影,包括《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年)、《愛與死》(1975年)、《曼哈頓》(1979年)等。當然,其中最著名的還要數讓她拿到小金人的《安妮·霍爾》。

《安妮·霍爾》上映於1977年,故事上延續了伍迪·艾倫一貫的幽默、自省風格。而主人公安妮·霍爾一角,更是爲黛安·基頓度身定製——她的本名就是黛安·霍爾,只不過當年初闖百老匯時,發現已有同名的女演員,於是改用了自己母親未婚時的姓氏。片中,除了精湛的演技之外,基頓具有個性的衣着風格,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黛安·基頓在《安妮·霍爾》中的經典形象。

那身白色的男士襯衫、寬領帶、鬆垮的褲子、修身的馬甲與黑色軟呢帽的搭配成爲時代經典,引發不少女性效仿,也被定義爲“安妮·霍爾造型”。在知識分子風格又重新席捲時尚圈的當下看來,也毫不落伍。據一些影史專家介紹,黛安·基頓在片中的這套造型,主要由她自己而非該片的服裝設計所創。

除了伍迪·艾倫之外,黛安·基頓還與好萊塢沃倫·比蒂和艾爾·帕西諾兩位好萊塢著名電影人有過一段感情。前者是她主演的《烽火赤焰萬里情》的導演和男主角,後者則與她合作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三部曲。

不過,或許是瀟灑的個性使然,這些戀情最終都無疾而終,基頓選擇終生未婚。她在1996年和2000年先後收養了一女一子,“爲人母徹底改變了我”她當時曾這樣說。

除了照顧子女外,從1993年母親被診斷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直至2008年她去世,黛安·基頓爲照顧母親付出大量心力。“她是我的一切,”她談到母親時說過,“她是我的榜樣,讓我懂得如何用生命去創造。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核心。”

在照顧子女與贍養母親的同時,黛安·基頓也始終不放棄表演事業,晚年出演了《年輕的教宗》《漢普斯特德公園》《讀書會》《老太啦啦隊》等各類型的作品。像她那樣年過七十,依舊能在電影中擔當第一主角的女演員,在好萊塢可謂鳳毛麟角。這或許正是在於她獨一無二的個人魅力。“我不是在演,我就是我自己。”她曾如此定義自己的表演風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