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因經費短缺,聯合國維和特派團正面臨一輪大規模“裁軍”。未來數月,駐守在全球敏感區域的“藍盔部隊”及維和警察或將減員1/4,這一調整將對聯合國多項維和任務產生直接影響。而作爲聯合國“五常”之一的美國,不僅已經成爲聯合國的“欠費大戶”,還計劃着全面終止爲維和行動提供資金支持。
美聯社9日報道稱,本週二,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與該組織主要成員國(主要出資國)代表會晤,其中包括美國新任駐聯合國大使邁克爾·華爾茲。隨後,會議決定對維和部隊進行“重大調整”。聯合國一名高級官員8日說,根據相關決議,聯合國維和部隊將面臨25%的減員,部分現役維和部隊官兵以及維和警察將回歸本國,並帶回各自的武器裝備。按照現役維和部隊規模計算(總共有5萬多人),此次“裁撤”涉及的軍人與警察將達1.3萬至1.4萬人。此外,參與維和行動的大批文職工作者也將受到影響。
截至目前,聯合國在非洲、中東等地區共有11項正在開展的維和任務,除了印巴觀察組和停戰監督組織沒有武裝部隊外,另外9支維和力量均將受此次“裁軍”影響,覆蓋南蘇丹、黎巴嫩、塞浦路斯、科索沃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彭博社稱,聯合國的維和行動經費來源於193個成員國繳納的“會費”。其中,美國和中國是繳費比例最高的兩個成員國,佔比約爲26%和24%。近年來,聯合國財政狀況持續緊張,美國從“繳費大國”轉變爲“欠費大國”是最直接原因之一。另一位聯合國官員表示,在2025-2026財年維和預算週期開始的7月,算上往年拖欠的應繳費用以及尚未“到賬”的維和資金,“華盛頓的欠費總額已經超過了28億美元”。更嚴峻的是,白宮在2026年財政預算中還計劃全面終止對聯合國維和資金的支付。聯合國的維和預算與其常規預算相互獨立,維和預算週期爲每年7月至次年6月。據報道,聯合國還面臨一些會員國不繳款、部分繳款或逾期繳款的問題。古特雷斯已指示所有由聯合國維和預算支持的維和特派團立即採取應急措施,以應對資金短缺問題。受此影響,維和特派團必須在本年度維和預算週期剩餘的9個月內,實施削減全年預算15%的方案。
作爲聯合國主要的批評者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今年1月就任以來幾乎停止了向聯合國繳納相關費用,並要求國務院對聯合國下設的所有機構與項目開展評估。此後,美國陸續退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還計劃於今年年底退出教科文組織。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華爾茲也曾批評聯合國“機構臃腫、預算虛高”,並在上週的一場採訪中公開要求聯合國迴歸維護和平、預防戰爭的“基本要務”,甚至揚言“要砍掉所有沒用的業務”。
美聯社稱,美國的這一系列態度不僅直接衝擊聯合國維和行動,超過60個聯合國下屬機構、辦公室及正常開展的項目也面臨20%的人員精簡。另據聯合國官員透露,中方代表日前已明確表示,將如期全額繳納維和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