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0月6日,法國總理勒科爾尼向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後者隨即接受辭呈。勒科爾尼在任僅27天,成爲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任期最短的總理。回顧法國曆史,這個國家還誕生過“任期最短的君主”——路易十九(如圖),他在位的時間不到20分鐘。在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官網上,路易十九與一位葡萄牙國王並稱爲“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
路易十九本名路易·安託萬,1775年出生在法國凡爾賽宮,他是查理十世查理·菲利普(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幼弟)的長子。據史料記載,這位王子自幼性格靦腆,如果不是法國大革命爆發,他原本無緣王位繼承,那場席捲整個法國的大革命將國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斷頭臺。隨後數年間,法國政局在革命與反革命的搖擺中反覆震盪。拿破崙成爲法國統治者後,波旁王室流亡海外。
多年後,歐洲反法同盟擊敗拿破崙,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登王位。他的統治以中間派風格爲標誌,力求平衡保守派和革命派的勢力。路易十八的政權建立在君主立憲制的基礎上——君主和議會共同治理國家。但路易十八的小心平衡並沒有解決保守派和革命派之間的矛盾,雙方勢力暗流湧動。1824年9月,路易十八去世,由於他沒有兒子,王位傳給弟弟查理·菲利普,即查理十世,安託萬則成了王太子。
與路易十八的想法不同,查理十世想要恢復法國大革命前的專制統治,他頒佈了諸多保守主義政策,歸還貴族因爲大革命被剝奪的土地,並支付相應賠償金,恢復貴族遺產繼承法等。19世紀20年代末期,法國陷入經濟衰退,加上巴黎自由派媒體不斷抨擊查理十世一系列政策反民主,保皇黨溫和派也倒戈,轉而反對查理十世。1830年3月,法國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對查理十世統治的不信任投票,作爲回應,憤怒的查理十世連續頒佈敕令,試圖推倒路易十八推行的君主立憲體制,這些敕令包括將選舉權限定在國內最富裕的階層內等。查理十世的封建復辟舉措讓民衆普遍不滿,最終引發七月革命。
1830年7月,巴黎爆發民衆大起義,大批憤怒的示威者走上街頭,高喊查理十世退位的口號。乘着這股革命浪潮,法國議會要求查理十世退位,由其遠房親戚——奧爾良家族的路易·菲利普即位。菲利普此前已與議會達成協議,會效仿路易十八來治理國家。經過幾天的對抗,查理十世被迫決定退位。不過,他選擇遵循傳位順序,把大位傳給王太子安託萬。1830年8月2日,查理十世在讓位給安託萬的文件上簽字,安託萬成爲國王路易十九。
其實在查理十世簽字退位前,議員們就已經盯住安託萬,生怕安託萬賴在王位上,不斷勸安託萬儘快退位。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安託萬很快也簽字退位,他從當上國王到退位,中間僅僅相隔不到20分鐘。有編年史學家記載,路易十九當時懇求稱:“就讓我統治一個小時好嗎?”但他得到的回答是:“您?毫無疑問不可能。”路易十九沒有兒子,他將王位傳給了10歲的侄子亨利·阿圖瓦。阿圖瓦繼位後稱亨利五世,但這位國王的統治也只有7天。7天后,議會裁定王位應該由菲利普繼承,1830年8月9日,菲利普被宣佈爲法國國王,建立起持續18年的七月王朝。
路易十九退位後流亡蘇格蘭,隨後又搬去了戈裏齊亞。1844年6月3日,法國“20分鐘國王”路易十九在戈裏齊亞去世。有西方媒體評論稱,路易十九在位時間之短顯示出19世紀法國的動盪,不過也因爲退位,路易十九能夠在國外安度晚年,不必繼續深陷法國此後的幾十年內亂泥潭。(候濤)